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71,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风息
声息
风路
音耗
喜信
音息
线索
风说
讯息
音译
销息
耗息
风汛
探侦
耗音
《國語辭典》:风息(風息)  拼音:fēng xí
风声、消息。《西游记》第三四回:「老孙变化,也只为你们,你怎么倒走了风息。」
《國語辭典》:声息(聲息)  拼音:shēng xí
1.消息。如:「互通声息」。
2.声音、动静。《西游记》第三○回:「却说那小龙潜于水底,半个时辰听不见声息,方才咬著牙,忍著腿疼跳将起去。」《文明小史》第四回:「走到一家门口,把马拴在树上,听了声息俱无,想是已经睡了,不去惊动。」
《國語辭典》:风路(風路)  拼音:fēng lù
消息、线索。《水浒传》第一七回:「阿叔,你倒敢知得些风路?」
《國語辭典》:音耗  拼音:yīn hào
音讯、消息。宋。欧阳修〈渔家傲。妾解清歌并巧笑〉词:「何事抛儿行远道,无音耗。」《三国演义》第八回:「次日,吕布在府中打听,绝不闻音耗。」
分類:音信消息
《國語辭典》:喜信  拼音:xǐ xìn
1.令人高兴的消息。《三国演义》第九回:「吾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哉不可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见他们齐来,只道报他生儿的喜信,心下鹘突,见说出这话来,惊得木呆。」
2.怀孕。《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大娘子与秀才官人两下青春,成亲了多时,也该有喜信,生小官人了。」
3.唐代进士及第的家报。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喜信》:「新进士每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于家书中,至乡曲,亲戚例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也。」
《漢語大詞典》:音息
音信;消息。《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 李善 注:“音息,音问、消息也。”北史·宇文护传:“护居宰相后,每遣间使寻求,莫知音息。”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太原意娘》:“倘得良人音息,幸见报扬。”
分類:音信消息
《國語辭典》:线索(線索)  拼音:xiàn suǒ
1.绳可牵引物体,故用以比喻探究事件真相的途径。《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驭衙役》:「结劣衿为爪牙,通内丁为线索。」
2.情报。如:「刑警依据线索缉捕嫌犯。」
3.针线等物。《水浒传》第二四回:「次日清早,王婆收拾房里乾净了,买了些线索,安排了些茶水,在家里等候。」
《國語辭典》:眼线(眼線)  拼音:yǎn xiàn
暗地探察提供消息或引导的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你先找个眼线,好物色他去。」
《漢語大詞典》:风说(風説)
指辗转流传的话语或消息。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于是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事情陆续发生,而执掌交通的铁路工人也有联合罢工的风说。” 郁达夫 《出奔》:“搜寻到了傍晚,眼见得老尼有私藏的风说是假的了。”
《國語辭典》:讯息(訊息)  拼音:xùn xí
音讯消息。如:「传播讯息」、「我已经好久没有他的讯息了,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如何?」
《國語辭典》:音译(音譯)  拼音:yīn yì
翻译时直接模仿原语的语音而不把它意思翻译出来。
《漢語大詞典》:销息(銷息)
(1).消息。消长,生灭。《汉书·李寻传》:“臣闻月者,众阴之长,销息见伏。”参见“ 消息 ”。
(2).消除。 唐 韩愈 《后二十九日复上书》:“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 郑振铎 《桂公塘》十五:“ 李庭之 是认识的;见了面,剖析明白,也许误会便可销息。”
《國語辭典》:消息  拼音:xiāo xí
1.比喻荣枯盛衰。《易经。丰卦》:「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2.音信、讯息。唐。杜甫〈哀江头〉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文明小史》第三回:「已经得了外面消息,怕有考童闹事。」
3.秘密、诀窍。《水浒传》第四七回:「左来右去,只走了死路,又不晓的白杨树转湾抹角的消息。」
4.机关的枢纽。《红楼梦》第四一回:「不意刘老老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了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三侠五义》第六三回:「伸手一摸,似乎活的。摸了多时,可巧手指一按,只听咯噔一声,将消息滑开,却是个转身门儿。」也称为「泛子」、「消息儿」。
《漢語大詞典》:耗息
消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郎:“由此遐邇访问,并无耗息,翁媪零涕,谓其必死。”
分類:消息
《國語辭典》:风汛(風汛)  拼音:fēng xùn
秘密。《西游记》第三○回:「却莫要现出原嘴脸来,露出马脚,走了风汛,就不斯文了。」
分類:风声消息
《漢語大詞典》:探侦(探偵)
(1).试探。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裴藻 者, 延龄 之子,应鸿辞举, 延龄 於吏部候消息。时 苗给事 及 杜黄门 同时为吏部知銓,将出门, 延龄 接见,探侦二侍郎口气。”
(2).犹消息。 明 吴承恩 《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方公之御水也,以身任之,而不自有其身。是故勤守视,严候望,退不解带,寝不键关。探侦一闻,即屏御驰驱。”
(3).打听;侦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云栖:“数日不敢復往,而心念 云栖 不忘也,但不时於近侧探侦之。”《花月痕》第四回:“为今之计,当先委干员前往 潼关 ,探侦动静,更传檄 雍州 节度,早为捕治。”
《国语辞典》:耗音  拼音:hào yīn
消息。《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出》:「这般样人,这般样心。我时闻传耗音。」
分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