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海水温度
反映海水热状况的物理量。以°c表示。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在-2~30°c,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c的海区占整个海洋面积一半以上。有日、月、年、多年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和时间变化。
《漢語大詞典》:海涂养殖
人工在海水中养殖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方式。可分为浅海养殖和滩涂养殖两种。浅海养殖以养殖海带、紫菜、对虾等为主,滩涂养殖以养殖文蛤、蛏子、牡蛎等贝类为主。
《國語辭典》:海蚀(海蝕)  拼音:hǎi shí
海水对海岸地带的侵蚀。如:「海蚀作用」、「海蚀地形」。
《國語辭典》:波罗的海(波羅的海)  拼音:bō luó dì hǎi
Baltic Sea
海洋名。在欧洲北部,介于瑞典、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丹麦之间。面积约四十二万平方公里,海水含盐量低,冬季容易结冰。
《國語辭典》:沧海横流(滄海橫流)  拼音:cāng hǎi hèng liú
比喻世事纷乱,动荡不安。《晋书。卷八四。殷仲堪传》:「天下,大器也,苟乱亡见惧,则沧海横流。」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漢語大詞典》:顶托(頂托)
(1).指帽子顶部供手拿的部位。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先把左手的帽子递过去,请老爷自己搦着顶托儿戴上。”
(2).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沂涛乡的全面规划》:“雨季里河水上涨,潮水顶托,排水不畅,所以内涝仍然很严重。”
《漢語大詞典》:沈燃
亦作“沉燃”。 谓阴火。海水遇阴晦发光,如燃火。为海中生物所发之光。 秦 汉 方士附会为火德之徵。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 西海 之西,有 浮玉山 。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曨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当 尧 世,其光烂起,化为赤云,丹辉炳映,百川恬澈,浮海者铭曰‘沉燃’,以应火德之运也。”
《國語辭典》:石烂海枯(石爛海枯)  拼音:shí làn hǎi kū
石头风化成土,海水枯乾。形容经历时间长久。常用为表示意志坚定,永久不变的盟誓之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你若执迷不从,凭你石烂海枯,此中不可复出了。」也作「海枯石烂」。
《國語辭典》:海枯石烂(海枯石爛)  拼音:hǎi kū shí làn
海水枯乾,石头风化粉碎。形容经历时间长久。后多用以表示意志坚定,永久不变的盟誓之词。《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也作「石烂海枯」。
《漢語大詞典》:石泐海枯
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清 倪会鼎 《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参见“ 海枯石烂 ”。
《國語辭典》:海枯石烂(海枯石爛)  拼音:hǎi kū shí làn
海水枯乾,石头风化粉碎。形容经历时间长久。后多用以表示意志坚定,永久不变的盟誓之词。《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也作「石烂海枯」。
《漢語大詞典》:山崩海啸(山崩海嘯)
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炮祸》:“诸砲併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
《國語辭典》:马鲛鱼(馬鮫魚)  拼音:mǎ jiāo yú
一种形似鲭或鲔的鱼。参见「土托鱼」条。
《漢語大詞典》:炼盐(煉鹽)
谓从海水中提炼盐。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盖自 岱山 及二 天富 ,皆取海水炼盐,所谓熬波也。”
《漢語大詞典》:蠡酌管窥(蠡酌管闚)
用瓢量海水,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云笈七籤卷三:“蠡酌管闚,一至於此。”《花城》1980年第7期:“测量一本书或一个剧本的深浅,往往是先用这探文心,摸戏胆的‘抽查’的办法,这也是所谓‘蠡测管窥’吧。”参见“ 蠡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