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55,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中华经济圈
比荷卢经济联盟
振兴经济方案
行政救济
悬壶济世
同船济水
同舟而济
文武兼济
无济无主
振贫济乏
赈穷济乏
拯溺济危
灾害救济
知识经济
于事无济
《国语辞典》:大中华经济圈(大中华经济圈)  拼音:dà zhōng huá jīng jì quān
一种以台湾、香港、澳门及大陆地区等地为主要范围,从事区域性经济和贸易交流活动的主张。理论上可分严密式(官方)组织和松散式(民间)组织,后者因不受政治层面限制,目前正逐步发展中,如当前台商已在港澳、大陆地区进行设厂和贸易等经济行为。如:「因为台、港、澳及大陆沿海地区的密切贸易关系,遂有人提出建立大中华经济圈的主张。」
《国语辞典》:比荷卢经济联盟(比荷卢经济联盟)  拼音:bǐ hé lú jīng jì lián méng
西元一九五八年二月,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三国于海牙签署比荷卢经济联盟条约。自一九六○年十一月起生效。
《国语辞典》:振兴经济方案(振兴经济方案)  拼音:zhèn xīng jīng jì fāng àn
为因应国际经济情势的变化,国内民间投资不振,使得资金大量外流,政府为使能保持既有的经济成果,再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以排除短期投资障碍,促进民间投资意愿提高,创备良好的长期投资环境,再配合新阶段的经济发展,达成促进投资的目的,所提出的促进民间投资行动的具体行动计画。
《国语辞典》:行政救济(行政救济)  拼音:xíng zhèng jiù jì
国家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侵害人民的权利时,人民请求法律救济的制度。如诉愿、行政诉讼或国家赔偿等。
《国语辞典》:悬壶济世(悬壶济世)  拼音:xuán hú jì shì
据《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下。费长房》记载,市场中有卖药老翁,白天在街头悬挂一壶,以为标帜,夜间便跳入壶中,让人无法看见。后代以悬壶济世代称行医救人。如:「他从小就立下悬壶济世,救助贫病的宏愿。」
《国语辞典》:同船济水(同船济水)  拼音:tóng chuán jì shuǐ
比喻同心协力,共图解救,战胜困难。参见「同舟而济」条。《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同船济水,将谁与易?」
《国语辞典》:同舟而济(同舟而济)  拼音:tóng zhōu ér jì
同乘一条船,合力渡河。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共图解救。《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也作「同舟共济」、「同船济水」。
《国语辞典》:文武兼济(文武兼济)  拼音:wén wǔ jiān jì
允文允武,智勇双全。《孤本元明杂剧。大劫牢。头折》:「某打听的滦州有一人,是韩伯龙,此人其家巨富,更文武兼济,使一条铁棒,打天下无对。」也作「文武兼备」、「文武兼资」。
《国语辞典》:无济无主(无济无主)  拼音:wú jì wú zhǔ
既没有人帮忙,也没有主意。形容到达绝境地步。《西游记》第一五回:「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
《国语辞典》:振贫济乏(振贫济乏)  拼音:zhèn pín jì fá
救助接济贫困的人。晋。鲁褒〈钱神论〉:「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
《国语辞典》:赈穷济乏(赈穷济乏)  拼音:zhèn qióng jì fá
救济贫穷匮乏的人。《旧唐书。卷五五。李轨传》:「家富于财,赈穷济乏,人亦称之。」
《国语辞典》:拯溺济危(拯溺济危)  拼音:zhěng nì jì wéi
救助处于危难艰困中的人。《红楼梦》第三回:「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济危,大有祖风。」也作「拯溺扶危」、「拯危扶溺」。
《国语辞典》:灾害救济(灾害救济)  拼音:zāi hài jiù jì
对于临时遭遇变故,或各种灾害的家庭或个人,予以适时的救助,使他们免受饥寒疾病威胁。
《国语辞典》:知识经济(知识经济)  拼音:zhī shì jīng jì
指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有别于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厂房、人力等)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知识经济」一观念,于西元一九九六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被提出后,自此即受到各国学者与政府的重视。
《国语辞典》:于事无济(于事无济)  拼音:yú shì wú jì
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如:「事情都已发生了,互相指责也是于事无济。」也作「无济于事」。
分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