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流火  拼音:liú huǒ
1.流,星宿西沉。流火指心星。语出《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后借指农历七月。
2.中医上指发生于小腿部分的丹毒,多因湿火下流而引起。
3.风痹的别名。参见「风痹」条。
《漢語大詞典》:流火之乌(流火之烏)
武王 伐 纣 时预兆王朝勃兴的赤乌。 宋 苏舜钦 《符瑞》:“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皆以正德为受命之符,至於‘陈大电、大虹、巨迹、白狼、流火之乌,皆诡譎阔诞,其可羞也。’所言大概如此。”参见“ 流火 ”。
《國語辭典》:流火  拼音:liú huǒ
1.流,星宿西沉。流火指心星。语出《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后借指农历七月。
2.中医上指发生于小腿部分的丹毒,多因湿火下流而引起。
3.风痹的别名。参见「风痹」条。
《漢語大詞典》:火流
(1).形容酷热。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炎丘火流,焦邑灭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炎夏火流,閒居倦想。”
(2).犹流火。指大火星西流。 宋 苏辙 《秋后即事》诗:“苦热真疑不復凉,火流渐见迫西方。” 清 许承钦 《送郭皋旭之大梁》诗:“火流七夕秋初到,客去 三河 雁有声。”
《漢語大詞典》:火逝
犹流火。指旧历七月。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夕咏牛女》:“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
《國語辭典》:丹毒  拼音:dān dú
病名。一种散播性链球菌所引起的组织炎及淋巴管炎。患部皮肤红肿、疼痛、易蔓延,多半引起高烧、淋巴腺肿及脑膜炎等并发症。
《漢語大詞典》:宝铃(寶鈴)
(1).寺庙中悬挂的铃。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珠幡转曜,宝铃韵响。”大方便佛报恩经·论议品:“有七宝塔,从地踊出住在空中,无数幢幡而悬其上,百千宝铃不鼓自鸣,微风吹动出微妙音。”
(2).道教称泥丸宫 太一真君 的流火之铃。相传此铃能驱邪恶,灭万殃。云笈七籤卷五十:“流火之铃者,无质而赤光,动之声闻十万里,盖 上清 中 太一真人 寳铃也。”
《漢語大詞典》:溜火
中医学病名。即丹毒。也称流火。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萨朋四斤六两,一匣,係膏药料。治溜火、半身不遂。”参见“ 丹毒 ”。
《國語辭典》:丹毒  拼音:dān dú
病名。一种散播性链球菌所引起的组织炎及淋巴管炎。患部皮肤红肿、疼痛、易蔓延,多半引起高烧、淋巴腺肿及脑膜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