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砉然  拼音:huò rán
皮骨相离的声音。《庄子。养生主》:「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漢語大詞典》:尚同
(1). 墨子 的政治思想。谓在“尚贤”的基础上,推选贤者仁人。主张地位居下者逐层服从居上者,如家君服从国君、国君服从天子,从而达到“一同天下之议”的治世。墨子·尚同中:“﹝里长﹞率其里之万民,以尚同乎乡长。曰,凡里之万民,皆尚同乎乡长,而不敢下比。”墨子·尚同中:“﹝乡长﹞有率其乡万民,以尚同乎国君。曰,凡乡之万民,皆上同乎国君,而不敢下比。”
(2).谓混同于流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士大夫﹞以慷慨直言为卖直,以清修自好为不情,流弊之极,至於北伐,举朝趋和,而争之者不数人。今既更化,当先破尚同之习。”
《漢語大詞典》:独醒人(獨醒人)
原指 屈原 。后亦泛指不随流俗者。 唐 杜牧 《赠渔父》诗:“自説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 宋 余靖 《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诗:“龙舟争快 楚 江 滨,弔 屈 谁知特愴神;家酿寄君须酩酊,古今嫌见独醒人。”参见“ 独醒 ”。
分類:随流流俗
《國語辭典》:独醒(獨醒)  拼音:dú xǐng
独自一人清醒。《楚辞。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漢語大詞典》:乡原(鄉原)
指乡里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原,同“ 愿 ”。谨厚貌。论语·阳货:“子曰:‘乡原,德之贼者也。’”一本作“ 愿 ”。 朱熹 集注:“乡者,鄙俗之意。原,与‘愿’同……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於乡原之人哉?”参见“ 乡愿 ”。
犹乡土。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俗殊。” 唐 元稹 《赛神》诗:“邑吏齐进説,幸勿祸乡原。”
《國語辭典》:乡愿(鄉愿)  拼音:xiāng yuàn
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愿」文献异文作「原」。《论语。阳货》:「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明。史鉴《西村集。卷五。与叶黄门廷缙书》:「士大夫之或仕或处者灾否不同,其乡愿之徒多欲掠美市恩于里。」
《漢語大詞典》:俗习(俗習)
流俗,习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张安贫儿镂臂文:“ 唐 宋 间恶少,竞刺其身,恣为不法…… 宋 至南渡,尚多此俗。《水滸传》至不足信,然亦可徵当时俗习若斯。”
分類:流俗习尚
《國語辭典》:介特  拼音:jiè tè
1.单身无兄弟妻子的人。《左传。昭公十四年》:「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
2.孤独无可依靠。《楚辞。王逸。九思。怨上》:「哀吾兮介特,独处兮罔依。」
3.孤高特立,不随流俗。《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察淫侈之华誉,顾介特之实功。」
《漢語大詞典》:奇峭
(1).谓山势奇特峻峭。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游阅古泉》:“山顶更觉奇峭,必有可喜可噩者,以足惫,不果往。”
(2).谓笔墨雄健而不同流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李洞 ﹞送人归日东云:‘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时人但誚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 吴子华 深知之。”金史·赵秉文传:“盖有司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陈腐,苟合程度而已,稍有奇峭,即遭絀落,於是文风大衰。”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之七十:“他正因为要吃得住大题目,所以尚奇峭而不尚平钝,主宗 唐 而不言法 宋 。”
《漢語大詞典》:俗好
流俗之所喜好。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肃 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 权 为举哀,又临其葬。 诸葛亮 亦发哀” 裴松之 注引《吴书》曰:“ 肃 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 宋 欧阳修 《希真堂东手种菊花十月始开》诗:“看多易猒情不专,鬭紫夸红随俗好。”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处士侍父柘溪,吟咏自乐,不顾俗好。”
分類:流俗喜好
《漢語大詞典》:孤耸(孤聳)
(1).突出高耸。 唐 韩愈 《高君仙砚铭序》:“儒生 高常 与予下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稜孤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 宋 卢襄 《西征记》:“古木苍瘦,怪石孤耸,意者 雷万春 之立壁也。”
(2).形容人品孤高特出,不同流俗。 唐 苏颋 《授李怀让御史中丞制》:“ 李怀让 直方孤耸,清迥特立,祗服文儒,克脩典礼。”
《漢語大詞典》:同波
(1).同其波澜。喻顺时而动。庄子·刻意:“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成玄英 疏:“应感而动,与阳气同其波澜。动静顺时,无心者也。”
(2).同其波澜。喻混同于流俗。魏书·高允传:“ 潘符 摽尚, 杜熙 好和;清不洁流,浑不同波。” 唐 柳宗元 《种术》诗:“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
《國語辭典》:孤介  拼音:gū jiè
品行清正不随俗。《宋史。卷三一二。王圭传》:「琪性孤介,不与时合。」《红楼梦》第七五回:「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他的。」
《漢語大詞典》:忤时(忤時)
不合流俗。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时。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
分類:合流流俗
《漢語大詞典》:偏奇
谓特出而异于流俗。宋书·萧惠开传:“﹝ 萧惠开 ﹞与 汝南 周朗 同官友善,以偏奇相尚。”
分類:特出流俗
《漢語大詞典》:介节(介節)
刚直不随流俗的节操。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黔娄 匹夫之介节,不忘仁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猗氏 邵嗣尧 起家县令,循声介节,与吾 浙 陆清献 齐名。”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部:“而吾乡 方蓀壁 进士,独行介节,不受赠馈,种菜而食,乃至饿死。”
《漢語大詞典》:阜俗
高于流俗。 唐 薛逢 《惊秋》诗:“明霜义分成虚话,阜俗文章惜暗投。”
分類:流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