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仙童带橘香
  
千木奴
 
千树封侯
 
千树橘
 
千橘江陵
 
千头
   
奴橘
 
山中奴婢
  
木奴千树
 
木奴橘
  
栽桔防贫
 
栽橘防贫
 
栽黄橘
 
橘千头
  
橘封千户
 
橘州
 
橘树当家僮
 
橘为奴
 
橘里
 
橘黄千树
 
江橘千头
 
江陵橘
 
江陵种橘
 
江头橘
  
种橘圆林
 
黄柑千树

相关人物
孙休
 
李衡


《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嗣主·孙休传〉~56~
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诏曰:「夫褒德赏功,古今通义。其以大将军綝为丞相、荆州牧,增食五县。武卫将军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威远将军据为右将军、县侯。偏将军干杂号将军、亭侯。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以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董朝亲迎,封为乡侯。」又诏曰:「丹阳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钩斩袪,在君为君,遣衡还郡,勿令自疑。」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后二十馀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家失十户客来七八年,必汝父遣为宅。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曰:『且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
《水经注疏》卷三十七〈沅水〉~3090~
沅水又东历龙阳县之泛洲,洲长二十里,吴丹杨太守李衡,植柑于其上。临死,敕其子曰:「吾州里有木奴千头,不责衣食,岁绢千匹。」太史公曰:「江陵千树橘,可当封君。此之谓矣。」吴末,衡柑成,岁绢千匹。今洲上犹有陈根馀,盖其遗也。

简释

橘奴:代指橘,或喻微薄家产。唐杜甫《驱竖子摘苍耳》:“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例句

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露涛。 严维 送崔峒使往睦州兼寄薛司户

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 李商隐 陆发荆南始至商洛

唯须千树橘,暂救李衡贫。 李端 送友人宰湘阴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李贺 感讽五首

采芝先避贵,栽橘早防贫。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无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 杨衡 送王秀才往安南

机杼非桑女,林园异木奴。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梅花成雪岭,橘树当家童。 卢纶 送陈明府赴萍县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郑谷 漂泊

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 钱起 九日宴浙江西亭

因携竹杖闻龙气,为使仙童带橘香。 韦庄 王道者

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不羡江陵千木奴。 顾况 谅公洞庭孤桔歌

《骈字类编》:洲中
魏志蒋济传黄初三年与大司马曹仁征吴济别袭羡溪仁欲攻濡须洲中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 李纲含笑花赋见泽畔下
分类:洲中
《漢語大詞典》:洲中奴
指柑橘树。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三:“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参见“ 木奴 ”。
分類:柑橘橘树
《國語辭典》:木奴  拼音:mù nú
1.丹阳太守李衡因其妻不善治家,遂密遣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橘树千株。临死乃告知儿女,后家道殷足。见《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孙休》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后用以称柑橘为「木奴」。唐。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宋。王炎《双溪类槁。卷六。张德夫园亭八咏。橘渚》:「木奴欲献主人寿,一夜累累千颗黄。」
2.果实的通称。宋。谢薖《竹友集。卷七。次韵吴民载告别觅酒诗二首之二》:「嘉蔬实空甒,并遣木奴来。」
《漢語大詞典》:中洲
(1).洲中。《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王逸 注:“中洲,洲中也。水中可居者曰洲。” 唐 李白 《捣衣篇》:“万里 交河 水北流,愿为双鸟泛中洲。” 清 顾炎武 《金山》诗:“黄旗亘 长江 ,战鼓出中洲。”
(2).海中仙岛,借称道士所居。 唐 李颀 《送暨道士还玉清观》诗:“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中洲俄已到,至理得而闻。”
《国语辞典》:德国(德国)  拼音:dé guó
Germany
国名。位于欧洲中部。参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条。
《漢語大詞典》:渚泽(渚澤)
洲中积水的洼地。 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渚泽有枯水,而国无枯士矣。” 唐 元稹 《书异》诗:“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
《国语辞典》:岛洲(岛洲)  拼音:dǎo zhōu
澳洲因孤悬于太平洋与印度洋间,在世界各大洲中,面积最小,故称为「岛洲」。
《国语辞典》:瑞士  拼音:ruì shì
Switzerland
国名。位于欧洲中部,为一永久中立国。参见「瑞士联邦」条。
《国语辞典》:柬埔寨  拼音:jiǎn pǔ zhài
Kampuchea
国名。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南部。参见「柬埔寨民主国」条。
《国语辞典》:骑士教育(骑士教育)  拼音:qí shì jiào yù
欧洲中古封建社会中,以培养武士服务、忠勇精神、临阵奋斗和对妇女尊重的一种教育。
《国语辞典》:瑞士联邦(瑞士联邦)  拼音:ruì shì lián bāng
Swiss Confederation
国名。位于欧洲中部,为一永久中立国,面积四万一千二百九十三平方公里,人口约六百七十五万。首都为伯恩(Berne)。人民多信仰天主教及基督教,德语、法语、义语均为官方语文。西元一八一五年维也纳会议承认其独立与永久中立的国际地位。币制为瑞士法郎。该国介于法、德、奥、义之间,为多民族国家,境内山水明媚,风景绝佳,是著名的观光胜地。其精细工业如钟表、仪器、雕刻及刺绣等亦举世闻名。简称为「瑞士」。
《国语辞典》:方济谷派(方济谷派)  拼音:fāng jì gǔ pài
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兴起的传教修会。其开创者是义大利人方济各(Francesco)(西元1182~1226),特重贫穷,以乞食自给,并以感化贫民愚夫为职志。因常编绳为带,称为「绳带僧」。又因穿灰色衣服,也称为「灰衣僧」。
《国语辞典》:经院哲学(经院哲学)  拼音:jīng yuàn zhé xué
欧洲中世纪的教会哲学。运用逻辑和哲学方法讨论、讲授基督教的教义,设法调和理性与信仰间的冲突。但往往墨守经文,强加申释。
《国语辞典》:奥地利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  拼音:ào dì lì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Austria
国名。位于欧洲中部,北界捷克,东界匈牙利,南界南斯拉夫及义大利,西界瑞士与德国。面积约八万四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七百六十万。首都为维也纳(Vienna)。人民多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主要语言为德语。西元一九四五年大战结束,由英、美、法、苏四强分区占领达十年之久,迄至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五日四强终止占领并承认其独立,奥国国会于同年十月二十六日宣布为永久中立国,并订该日为国庆日。币制为Euro。简称为「奥地利」。
《国语辞典》:中非共和国(中非共和国)  拼音:zhōng fēi gòng hé guó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国名。位于非洲中部,由班基河右岸。北与查德接壤,东与苏丹交界,南与刚果和萨伊为邻,西与喀麦隆相连。面积六十二万二千九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三百万。首都为班基(Bangui)。人民多数信仰拜物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以桑哥(sango)语和法语为主要语言。原为法国殖民地,于西元一九六○年独立,一九七六年发生政变改为帝制,但于一九七九年即恢复共和体制。币制为CFA Franc。
《漢語大詞典》:千奴
见“ 千头木奴 ”。
《漢語大詞典》:千头木奴(千頭木奴)
指千棵柑橘树。 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 千奴 ”。 宋 苏轼 《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漢語大詞典》:千头木奴(千頭木奴)
指千棵柑橘树。 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 千奴 ”。 宋 苏轼 《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漢語大詞典》:千头橘(千頭橘)
千棵柑橘树。 明 李东阳 《次李白洲留别韵》之一:“家贫尚有千头橘,身健何须九节蒲。”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之十九:“夸张有绢千头橘,防备无衣百本桑。”参见“ 千头木奴 ”。
分類:柑橘橘树
《漢語大詞典》:千头木奴(千頭木奴)
指千棵柑橘树。 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 千奴 ”。 宋 苏轼 《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國語辭典》:木奴  拼音:mù nú
1.丹阳太守李衡因其妻不善治家,遂密遣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橘树千株。临死乃告知儿女,后家道殷足。见《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孙休》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后用以称柑橘为「木奴」。唐。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宋。王炎《双溪类槁。卷六。张德夫园亭八咏。橘渚》:「木奴欲献主人寿,一夜累累千颗黄。」
2.果实的通称。宋。谢薖《竹友集。卷七。次韵吴民载告别觅酒诗二首之二》:「嘉蔬实空甒,并遣木奴来。」
《漢語大詞典》:李衡奴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 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唐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诗:“远岸平如翦,澄江静似铺。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國語辭典》:橘奴  拼音:jú nú
橘树。参见「木奴」条。唐。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