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8,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拜洛
蜀洛
洛渚
洛灵
洛党
作洛
咸洛
南洛
洛门
北洛
函洛
中洛
洛市
洛阳社
阳洛
《漢語大詞典》:拜洛
礼拜 洛水 神。《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圣人则之。”后人把 河 图 洛 书加以神化,历朝多行拜 洛 之典。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昔分鼇命鳸之世,观 河 拜 洛 之年,则有日乌流灾,风禽骋暴。”
《漢語大詞典》:蜀洛
蜀 党、 洛 党的并称。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蜀 洛 之党,亦曰 许 洛 。盖以 潁滨 晚居 许田 ,然 东坡 卜居 阳羡 而葬 郟 ,未尝一日居 许 也。”参见“ 蜀党 ”、“ 洛党 ”。
《骈字类编》:洛渚
唐书单雄信传后东都平斩洛渚上子刘峻与宋玉山书见江塘下 李成康玉华仙 歌高堂初日不成妍洛渚流风徒自怜想李乂次苏州诗洛渚问吴潮吴门 洛桥
《漢語大詞典》:洛灵(洛靈)
洛神。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 洛 灵感焉,徙倚徬徨。” 南朝 梁 江淹 《秦女赞》:“愿使 洛 灵往,为我道奇芬。”参见“ 洛神 ”。
分類:洛神
《國語辭典》:洛神  拼音:luò shén
神话中洛水的女神。相传是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中,而被奉为洛水之神。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若夫青琴宓妃之徒」句下唐。司马贞。索隐。
《國語辭典》:洛党(洛黨)  拼音:luò dǎng
宋哲宗朝的新、旧党争中,反对王安石新法的旧党派系之一。以程颐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其羽翼。
《漢語大詞典》:作洛
语出《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 洛 。” 周 都于 镐京 , 周成王 时, 周公 又建 洛邑 为东都。后世因以“作洛”指另建新都。《文选·张衡〈东京赋〉》:“因 秦 宫室,据其府库,作 洛 之制,我则未暇。” 薛综 注:“我,我 高祖 也。谓天下新造草创,不暇改作。”
《漢語大詞典》:咸洛
咸阳 与 洛阳 的并称。《梁书·侯景传》:“豺狼肆毒,侵穴 伊 瀍 , 獫狁 孔炽,巢栖 咸 洛 。” 唐 李白 《送戴十五归衡岳序》:“ 戴 侯寓居 长沙 ,稟湖岳之气;少长 咸 洛 ,窥霸王之图。”参见“ 咸京 ”。
分類:咸阳洛阳
《漢語大詞典》:咸京
原指 秦 代京城 咸阳 。后人常用以借指 长安 。 唐 李乂 《饯唐永昌》诗:“ 田郎 才貌出 咸京 , 潘子 文华向 洛城 。” 宋 文天祥 《平原》诗:“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 咸京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当时郎官奉使出 咸京 ,仙人千里来相迎。”
《骈字类编》:南洛
张说唐义阳王神道碑南洛占从东洲亿中南韩王元嘉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诗好士倾洛 多才盛北场宴
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
应制诗见东岩下
《骈字类编》:洛门(洛门)
唐 李白 杂曲歌辞 结客少年场行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骈字类编》:北洛
宋书序传见南宛下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援神叙教隆赤制于南宫 斗陈经动元符于北洛张说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诗见东京下 储光羲游茅山诗见东江下
《漢語大詞典》:函洛
亦作“ 凾洛 ”。 古代 长安 和 洛阳 的并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自 函 洛 不守,宪章中輟。” 吕延济 注:“ 函 , 函关 ,谓 长安 也。 洛 , 洛阳 也。言自 西晋 丧乱,不守二京之都,而宪章经籍皆中道而坏也。”南史·梁元帝纪:“旧邦凯復, 函 洛 已平。” 唐 宋之问 《送尹辅阙入京序》:“勑书来 秦 ,徵诣 凾 洛 。”新唐书·第五琦传:“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寳貲,飞餉 函 洛 ,惟陛下命。”
分類:长安洛阳
《漢語大詞典》:中洛
中都 洛阳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 成周 之隆,乃即中 洛 。” 李贤 注:“ 周成王 就土中都 洛阳 也。”
分類:中都洛阳
《骈字类编》:洛市
后汉书王充传见洛阳下台江总梁故度支尚书陆君诔给纸兰 观书洛市
《漢語大詞典》:洛阳社(洛陽社)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怅望》诗:“既乏 瑯琊 政,方憩洛阳社。”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一罢直城酌,还归洛阳社。”
《骈字类编》:阳洛(阳洛)
上清经上清小童曰子少好道真至诚密我后日当更期会于阳洛山中 真人裴君传帝累徵召逼之不已君乃北游到阳洛山以避人间之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