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读曰(讀曰)
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礼记·曲礼上“以箕自乡而扱之” 汉 郑玄 注:“扱读曰吸。”
《國語辭典》:附注  拼音:fù zhù
补充说明或解释本文的文字,或放在篇后,或在一页的最后,或用夹注号插在本文的中间。
《漢語大詞典》:疏注(疏註)
亦作“ 疏注 ”。 解释并疏通、阐发文意或补充注释。亦泛指注释性文字。 明 唐顺之 《书〈水西集〉》:“﹝余﹞每尝候君,则见君悄然独闭一室,尽取古儒先所疏註笺纂六经文字凡百餘家……君独悉力标驳参伍毫釐同异,要於融而联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上〉:“别治疏注,如 迁 《史》之 徐广 、 裴駰 ,汉书之 服虔 、 应劭 是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疏注。”
见“ 疏註 ”。
《漢語大詞典》:详解(詳解)
(1).推断和解释。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大家记了这隻曲子,回到家中,慢慢的详解就是。”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我这点学却也有几分自信,怎的今日卜得这一卦,我竟有些详解不来?”
(2).详细注释。
《國語辭典》:诠注(詮注)  拼音:quán zhù
注解说明。如:「这篇文章经由你诠注之后,我便能了解全文的意思了。」
分類:注释
《漢語大詞典》:校释(校釋)
校勘注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大颠书:“惟 韩 集参会诸家,精为校释。” 胡适 《〈梁任公墨经校释〉序》:“ 梁先生 的校释,有许多地方与 张惠言 、 孙诒让 诸人的校释大不相同。” 戈宝权 《无产阶级的战斗风格》:“ 鲁迅 的校释是为了帮助译者校改译文和为了让 日本 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而加的。”
分類:校勘注释
《漢語大詞典》:校注(校註)
亦作“ 校注 ”。 校勘、注释。如:《屈原赋校註》《李白集校注》《李清照集校註》
见“ 校註 ”。
分類:校勘注释
《国语辞典》:星号(星号)  拼音:xīng hào
于文章字句上标明注释、重点或附注时所用的符号。
《漢語大詞典》:贞钱(貞錢)
指官铸的钱币。盐铁论·错币“刀币无禁,则姦贞并行” 马非百 注释:“姦贞,下文又作‘姦真’,皆指钱言。姦钱,人民私铸的钱。贞钱,封建国家官铸的钱。”
《漢語大詞典》:私注
私自注释。 宋 曾慥 高斋漫录:“或劝 綖 ( 章綖 )用药除字, 綖 曰:‘面已文矣,终不齿於縉绅,止欲注其下曰:太师错。’或调之曰:‘若注且须闻官,慎勿私注也。’”
分類:私自注释
《漢語大詞典》:遗注(遺注)
散佚的注释。 郭沫若 《〈高渐离〉附录·关于筑》:“《淮南》旧注本有 许慎 与 高诱 两种,均散佚,看这弦数说的不同,大约这条是 高诱 的遗注。”
分類:散佚注释
《漢語大詞典》:依经傍注(依經傍註)
依照经典及其注释。谓说话有根有据。《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世上説谎的也儘多,少不得依经傍註,有个边际,从没有见你恁样説瞒天谎的祖师。”
《国语辞典》:丹珠尔(丹珠尔)  拼音:dān zhū ěr
对佛语的论述、注释。为藏语bstan-'gyur的音译,是组成《西藏大藏经》的两个部分之一。内容主要是大乘佛教经典的论著;其馀有关于怛特罗仪轨和修持的著述,对经文的论述、注疏;关于文法、因明、医药、星相学的著作,与高僧大德的传记。分成赞颂、咒释、经释、目录四类。根据德格版,所收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
《漢語大詞典》:雠释(讎釋)
校勘和注释。 梁启雄 《〈荀子简释〉自叙》:“迄 清 中叶,注之者骤增, 卢召弓 、 汪容甫 ……诸硕儒均有讎释。”
分類:校勘注释
《漢語大詞典》:词目(詞目)
(1).词林名目,指诰策、书翰之事。宋史·陶穀传:“会 晋祖 废翰林学士,兼掌内外制。词目繁委, 穀 言多委愜,为当时最。”
(2).词语条目,即辞典中每一个注释的对象。《〈辞海〉前言》:“《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编纂和使用时间较长,内容要求稳定。因此,凡是正在发展或经常变动的词目,暂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