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八蕃
(1).谓八方蛮夷之地。 晋 左思 《魏都赋》:“搦 秦 起 赵 ,威振八蕃。”
(2). 唐 代谓 高丽 、 真腊 、 波斯 、 吐蕃 、 坚昆 、 突厥 、 契丹 、 靺鞨 为八蕃。新唐书·西域传赞:“东至 高丽 ,南至 真腊 ,西至 波斯 、 吐蕃 、 坚昆 ,北至 突厥 、 契丹 、 靺鞨 ,谓之‘八蕃’。”
《漢語大詞典》:阿梨
亦作“ 阿黎 ”。
(1). 波斯 皂荚。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阿勃勒:“此即 波斯 皁荚也。按 段成式 酉阳杂俎云: 波斯 皁筴,彼人呼为忽野簷, 拂菻 人呼为阿梨。树长三四丈,围四五尺,叶似枸櫞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皈依》:“眼看见愁来至,憔悴了生花铁树;迤逗了落叶阿黎。”参阅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
(2).佛教语。阿闍梨之省称。意为圣者、高僧。 清 钱谦益 《诰封安人熊母皮夫人墓志铭》:“以慈心度幽冥,以浄心求正受,固无事薙髮条衣作阿梨之形相,亦未尝扬眉瞬目效婆子之机缘。”参见“ 阿闍黎 ”。
《漢語大詞典》:阿阇黎(阿闍黎)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寺题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师,深究清浄毗尼之学,即律祖师 志恩 之上足,余内弟 正义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啟明。咨尔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shē,传法师)传授。”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天风吹满羣龙起,夺得魔王佛口鬚。”
《國語辭典》:坎儿井(坎兒井)  拼音:kǎn ér jǐng
新疆一带因气候乾旱而采行的一种灌溉工程。从山坡到田地挖成一连串的暗沟,将雪水渗透到地下水通向农田中,以供灌溉。
《漢語大詞典》:波祗
即 波斯 。 明 王錂《春芜记·感叹》:“我还有手帕一方,名曰春芜,此乃外国 波祗 所产,大凡妇女佩服在身,香气经月不散。”参见“ 波斯 ”。
分類:波斯
《國語辭典》:波斯  拼音:bō sī
1.国名。(Persia)今伊朗的旧名,在亚洲西部。参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条。
2.烛工、烛商所供奉的行神。相传波斯原为一贫苦樵夫,伐树时,偶然间砍倒一棵树,见树皮上有白脂,进贡于禹,后制为蜡烛,遂被奉为行神。
《漢語大詞典》:波斯眼
波斯 商人多经营珍宝古董,善于识别其真伪。因以“波斯眼”借指识别力很强的眼睛。《冷眼观》第二八回:“现在照我这两隻波斯眼看起来,那姓 夏 的嫖经上‘潘、吕、邓、小、閒’五个字密诀,连一个字都没有。”
《漢語大詞典》:八达杏(八達杏)
即巴旦杏。八达,波斯语bādām音译。杏的别种,其仁不苦。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家堂奉祀,蔬供米粽之外,果品则红樱桃、黑桑椹、文官果、八达杏。”
《漢語大詞典》:达失蛮(達失蠻)
波斯语的音译。意指回教徒。《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三八年凤翔长春观公据碑》:“这圣旨文字里:和尚根底寺,也立乔大师根底胡木刺,先生根底观院,达失蛮根底蜜昔吉,那的每引头儿拜天底人,不得俗人搔扰。” 蔡美彪 注:“达失蛮或译答失蛮、达识蛮、达实蜜、大石马,指回教徒,音译自波斯语。”
《漢語大詞典》:土木八
元 代音译词。羊尾巴。来自波斯语domb,dombāl(尾部)或donbālche(羊尾)。用作骂人的话。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 回回 官人云]经歷,拏那土木八来。[经歷云]有。令人拏过那厨子来。[厨子跪科][ 回回 官人云]兀那厨子,圣人言语,着俺这八府宰相在此饮酒,你安排的茶饭,都不好吃!”
《漢語大詞典》:伊本·拔图塔
阿拉伯旅行家。1325年开始离乡旅行,到过北非、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以及波斯、中亚、印度等地,遍访伊斯兰教各国,据称到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和中国。后出使西班牙和西非。他的旅行见闻被记录成书,称为《伊本·拔图塔游记》
《國語辭典》:耶悉茗  拼音:yē xī míng
「素馨」类的别名,泛指木犀科素馨属各香花之种类,由英文名音译而来,也称为「素英」、「茉莉花」。参见「素馨」条。
《国语辞典》:伊斯巴罕  拼音:yī sī bā hǎn
Ispahan
城市名。位于伊朗中西部,为波斯故都,自古即为队商云集的大都市。
《国语辞典》:阿利曼  拼音:ā lì màn
Ahriman
波斯拜火教之神名。相传为万恶之神,能给与人类一切灾祸及罪恶。
《国语辞典》:大流士  拼音:dà liú shì
古波斯王。共有三世:(1)一世(西元前558~前486),削平内乱,国势日强。曾征服色雷斯、马其顿等地及印度的一部分。又两次出兵希腊。(2)二世(西元前?~前404),弑兄即位,愚暗无闻。(3)三世(西元前?~前330)时,亚历山大东征,起兵接战,大败,被部下所杀。波斯灭亡。也译作「达理阿」。
《国语辞典》:阿吽  拼音:ā hōng
回教掌理教务的人。译自波斯语。也译作「阿訇」、「阿洪」。
《国语辞典》:阿洪  拼音:ā hóng
回教用语。为波斯语akhund的音译。指掌理教务、讲授经典的人。是旧教派各清真寺教民和组织的核心,由该清真寺所属教民选聘品学优良的人充任,任期一年或数年不等,连选得连任。各寺间并无总主教的设置,故阿洪过去在回教教区中很受尊重,并极有权力。也译作「阿吽」、「阿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