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波斯菊  拼音:bō sī jú
植物名。菊科秋菊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二回羽状深裂,裂片丝状线形。六、七月在细长花梗顶端,开头状花,成蛇目状的斑纹。一般供观赏。也称为「秋英」、「大波斯菊」。
《漢語大詞典》:波斯人
也称“伊朗人”。伊朗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美国和伊拉克等国。约2100万人(1985年)。讲波斯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部分从事石油和毛、棉纺织工业。
《国语辞典》:波斯湾(波斯湾)  拼音:bō sī wān
Persian Gulf
海湾名。在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高原与阿拉伯半岛之间。面积约二十四万平方公里,最窄处约五十五公里。沿湾的国家皆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或输出国。战略地位重要,因宗教、天然资源等因素而战乱频仍。
《高级汉语词典》:波斯猫  拼音:bō sī māo
一种毛色纯白,瞳孔一个蓝色、一个黄色的猫
《漢語大詞典》:摩尼
(1).指摩尼教。 波斯 人 摩尼 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 摩尼 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 中国 的时间有不同说法。 唐 武后 延载 元年, 波斯 人 拂多诞 持《二宗经》来朝, 唐 代宗 大历 三年在 长安 建摩尼寺,赐额 大云光明寺 。其教多在 长安 、 洛阳 及西域商人中流行。 唐 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旧唐书·回纥传:“五月, 迴鶻 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於鸿臚寺安置。”新唐书·回鹘传上:“ 元和 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
(2).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摩尼不宵朗,则无别於磧砾。” 唐 颜真卿 《抚州戒坛记》:“严身瓔珞,照耀有摩尼之光。” 金 雷渊 《济南珍珠泉》诗:“轻明疑夜光,洁白真摩尼。”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
(3).泛指佛珠。 清 赵翼 《村舍即事》诗:“床无阿堵烦人举,手有摩尼诵佛持。”
(4).水窦。百喻经·水窦喻:“妇语人言:我夫已觉,更无出处。唯有摩尼可以得出。胡以水竇名为摩尼,欲令其人从水竇出。”
《漢語大詞典》:白头人(白頭人)
(1).白发老人。 唐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诗:“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 白居易 《临江送夏瞻》诗:“愁见舟行风又起,白头浪裡白头人。”
(2).旧时 广东 人称头缠白布的 波斯 (今 伊朗 )人。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白头教人:“西士 湛氏 曰:古 波斯国 即今白头人之祖。 周 以前居 葱岭 西, 印度 北……境与 中国 相去不远。”
《國語辭典》:波斯  拼音:bō sī
1.国名。(Persia)今伊朗的旧名,在亚洲西部。参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条。
2.烛工、烛商所供奉的行神。相传波斯原为一贫苦樵夫,伐树时,偶然间砍倒一棵树,见树皮上有白脂,进贡于禹,后制为蜡烛,遂被奉为行神。
《漢語大詞典》:观河(觀河)
(1).古传说 禹 临 河 而得河图竹书纪年卷上:“当 尧 之世, 舜 举之。 禹 观於 河 ,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 河 精也。’呼 禹 曰:‘ 文命 治水。’言讫授 禹 河图,言治水之事。”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昔分鼇命鳸之世,观 河 拜 洛 之年。”参见“ 河图洛书 ”。
(2).佛教故事。谓 波斯匿王 观看 恒河 ,自伤发白面皱,而 恒河 不变。佛谓变者受灭,不变者原无生灭。见《首楞严经》卷二。后用以比喻佛性永恒。 清 钱谦益 《再次茂之他字韵》:“迟暮将离无别语,好将白髮喻观河。” 清 赵翼 《即事》诗:“观河性空在,老慨 波斯匿 。”
《國語辭典》:河图洛书(河圖洛書)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黄河,而据以演画八卦,称为「河图」。又相传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九组不同点数组成的图画,禹因排列其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后世将河图洛书都视为圣王治世的祥瑞徵兆。《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河图洛书,天命瑞应。」简称为「图书」。
《國語辭典》:火者  拼音:huǒ zhě
寺庙中的工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回:「小僧念他出胎失母,乳哺无人,叫过那火者来,抱他到施主家里去,布施些乳哺。」
《國語辭典》:大食  拼音:dà shí
国名。即阿拉伯帝国,回教教祖穆罕默德所创建。《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列传下。大食》:「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好白皙,出辄鄣面。」
《國語辭典》:僧祇  拼音:sēng qí
胡语音译:(1)佛教部派之一。大众部。(2)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一百五十赞佛颂:「三僧祇数量,精勤无懈惓。」
《漢語大詞典》:胡大
波斯语Khudai的音译,意为“自在者”。通用波斯语的穆斯林对 安拉 的称呼。 中国 西北地区的穆斯林亦有沿用此称者。 闻捷 《哈萨克牧人夜送千里驹·平常的经过》诗:“她说:‘这是胡大赐给的。老头子,我们留下吧!’”《中国民间故事选·三个姑娘》:“多少年过去了,托胡大的福,七个太阳仍然照耀着, 哈萨克 人民也就长久地过着美满的日子。”《中国民间故事选·狼、狐狸和兔子》:“这是胡大给我的犒赏。”
《國語辭典》:唢呐(嗩吶)  拼音:suǒ nà
乐器名,吹管乐器。古觱篥之属,本回族乐器,原名「苏尔奈」。以木管为身,由细渐粗,上开八孔。木管上端为一细铜管,细铜管前端可套以芦苇制哨子。木管下端承接一个铜质的喇叭口。音色高亢宏亮。今常见于北管、客家八音。现代国乐合奏与独奏,常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等不同调性唢呐。
《漢語大詞典》:波斯胡
旧称 波斯 人。借指识宝之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元来波斯胡住得中华久了,衣服言动,都与中华不大分别,只是剃眉剪鬚,深眼高鼻,有些古怪。”
《漢語大詞典》:押不芦(押不蘆)
亦称“ 押不卢 ”。 来自阿拉伯语yabruh或abruh(波斯语jabrūh),草名。产西方。有毒。具有催眠麻醉作用。传说能起死回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押不芦》:“ 回回国 之西数千里地,产一物极毒,全类人形,若人参之状,其酋名之曰‘押不芦’。生土中深数丈,人或误触之,著其毒气必死……埋土坎中,经岁然后取出曝乾,别用他药製之,每以少许磨酒饮人,则通身麻痹而死,虽加以刀斧亦不知也。至三日后,别以少药投之即活。盖古 华陀 能刳肠涤胃以治疾者,必用此药也。今闻御药院中亦储之, 白廷玉 闻之 卢松厓 。或云:今之贪官污吏贜过盈溢,被人所讼,则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 车力特穆尔 :‘也好,我倒不稀罕这些一晚上就会凋谢的芍药花,我倒希望你这朵起死回生的押不芦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