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仪律(儀律)
法规。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公风神峻美,虽巾屐疎散,亦就仪律。”
分類:法规
《国语辞典》:商法  拼音:shāng fǎ
指关于规范商事行为的法规,如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證券交易法等。
《漢語大詞典》:宪规(憲規)
法规。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我笑你空将髩髮皤,是非倒置月旦差讹,把宪规当作生涯做,捉生替死报 阎罗 。”
分類:法规
《漢語大詞典》:科臬
法规。 闻一多 《给梁实秋熊佛西》书之十:“《大江宣言》发表后,亦大有影响……又有人粘贴壁间奉为科臬。”
分類:法规
《國語辭典》:制度  拼音:zhì dù
1.经制定而为大家共同遵守认同的办事准则。《荀子。儒效》:「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近来器皿都要翻出新样,却不知古人是怎样的制度。」
2.订立法度。《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贫富不相耀以和其心。」
《國語辭典》:催科  拼音:cuī kē
催索赋税。《宋史。卷一六三。职官志三》:「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清。陈继辂〈催科〉诗:「催科沿陋习,县官利赢馀。」
《國語辭典》:科目  拼音:kē mù
1.隋唐时分科取士的名目。如秀才、明经、进士等;而明经又有五经、三经、二经等区分。后沿用为科举的通称。《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
2.按事物性质,对学术或其他事项所划分的类别。
《漢語大詞典》:条法(條法)
条例法规。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嫁娶葬送,各有条法。”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吾不於汝惜差遣,因汝不知条法,妄有举动,适为汝累矣。”
分類:条例法规
《漢語大詞典》:条教(條教)
法规,教令。汉书·董仲舒传:“ 仲舒 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晋书·殷仲堪传:“领 晋陵 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録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 唐无可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条教关天道,歌謡入圣聪。”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处则为佔毕絃诵,而出则为条教号令。”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凡其群之部勒条教愈分明者,则其族愈强,而其种之传愈远。”
《國語辭典》:违法(違法)  拼音:wéi fǎ
不守法,违背法律的规定。如:「挪用公款是违法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良法
(1).良好的法制、法规。荀子·王制:“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宋 王阮 《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义廪真良法,皇家以备先。”
(2).指好的措施、方法。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良法不可不行,佳种尤不可不拣。”
《國語辭典》:仪形(儀形)  拼音:yí xíng
1.容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唐。杜光庭《虬髯客传》:「观李郎仪形器宇,真丈夫也。」
2.效仿。《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敬畏上天之戒,仪形虞、周之盛。」
3.楷模、典范。《北齐书。卷三一。王昕传》:「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也作「仪刑」。
《國語辭典》:守法  拼音:shǒu fǎ
遵守法律、法规。唐。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岁馀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宋。苏轼 省试策问三首之二:「昔常衮当国,虽尽公守法,而贤愚同滞,天下讥之。」
《國語辭典》:下令  拼音:xià lìng
下达命令。《文选。范晔。宦者传论》:「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閒。」《三国演义》第九回:「董卓即日下令还郿坞,百官俱拜送。」
《國語辭典》:孝道  拼音:xiào dào
孝敬父母亲长的精神与原则。《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如书到日,可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以全孝道。」《红楼梦》第四三回:「就是家去了看戏吃酒,也并不是二爷有意,原不过陪著父母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