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六宗
(1).古所尊祀的六神。《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六宗为何神, 汉 以来诸说不一:(1) 汉 伏胜 、 马融 谓天、地、春、夏、秋、冬。(2) 汉 欧阳 、 大小夏侯 、 王充 谓位于天地四方之间,助阴阳变化者。(3) 汉 孔光 、 刘歆 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4) 汉 贾逵 谓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5) 汉 郑玄 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6) 三国 魏 刘劭 谓太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7) 晋 王肃 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8) 晋 张髦 谓祖考三昭三穆。(9) 晋 司马彪 谓天宗、地宗及四方之宗。(10) 北魏 孝文帝 谓皇天大帝与五帝。参阅《书·舜典》 唐 孔颖达 疏、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虞书六宗义》。
(2).谓 汉 文帝 、 武帝 、 宣帝 、 元帝 、 明帝 、 章帝 。《后汉书·安帝纪》:“癸巳,告祀二祖、六宗。” 李贤 注:“六宗,谓 孝文 曰 太宗 , 孝武 曰 代(世)宗 , 孝宣 曰 中宗 , 孝元 曰 高宗 , 孝明 曰 显宗 , 孝章 曰 肃宗 。”
(3).佛教以三论、法相、华严、律、成实、俱舍为六宗。其中,成实、俱舍二宗为小乘;其馀四宗另加天台、真言二宗,称大乘六宗。
(2).谓 汉 文帝 、 武帝 、 宣帝 、 元帝 、 明帝 、 章帝 。《后汉书·安帝纪》:“癸巳,告祀二祖、六宗。” 李贤 注:“六宗,谓 孝文 曰 太宗 , 孝武 曰 代(世)宗 , 孝宣 曰 中宗 , 孝元 曰 高宗 , 孝明 曰 显宗 , 孝章 曰 肃宗 。”
(3).佛教以三论、法相、华严、律、成实、俱舍为六宗。其中,成实、俱舍二宗为小乘;其馀四宗另加天台、真言二宗,称大乘六宗。
《漢語大詞典》:七祖
(1).七代祖先。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臣等九玄七祖,受福诸天,貽祚流祥,传休无极。”
(2).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 马鸣 、 龙树 、 杜顺 、 智俨 、 法藏 、 澄观 、 宗密 为七祖。禅宗南宗以 达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 神会 为七祖。禅宗北宗以 弘忍 的另一弟子 神秀 为六祖, 普寂 为七祖。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禪。” 唐 吕岩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参阅《景德传灯录·弘辩禅师》。
(2).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 马鸣 、 龙树 、 杜顺 、 智俨 、 法藏 、 澄观 、 宗密 为七祖。禅宗南宗以 达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 神会 为七祖。禅宗北宗以 弘忍 的另一弟子 神秀 为六祖, 普寂 为七祖。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禪。” 唐 吕岩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参阅《景德传灯录·弘辩禅师》。
《漢語大詞典》:同规(同規)
(1).谓取法相同。《文选·张衡〈东京赋〉》:“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 殷 盘 ;改奢即俭,则合美乎《斯干》。” 薛综 注:“规,法也。”
(2).谓统一。《三国志·蜀志·许靖传》:“知圣主允明,显授足下专征之任,凡诸逆节,多所诛讨,想力竞者一心,顺从者同规矣。”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逮乎中阳受命,天下同规。”
(3).谓并驾,匹敌。规,通“ 轨 ”。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谅以齐徽二南,同规往哲。”《北齐书·陈元康传》:“扫平逋寇,廓清 荆楚 , 申 甫 之在隆 周 , 子房 之处盛 汉 ,旷世同规,殊年共美。”
(2).谓统一。《三国志·蜀志·许靖传》:“知圣主允明,显授足下专征之任,凡诸逆节,多所诛讨,想力竞者一心,顺从者同规矣。”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逮乎中阳受命,天下同规。”
(3).谓并驾,匹敌。规,通“ 轨 ”。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谅以齐徽二南,同规往哲。”《北齐书·陈元康传》:“扫平逋寇,廓清 荆楚 , 申 甫 之在隆 周 , 子房 之处盛 汉 ,旷世同规,殊年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