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安干(安乾)
即馓子。一种油炸面食。 晋 束晳 《饼赋》:“若夫安乾粔籹之伦,豚耳狗舌之属,剑带案盛,餢飳髓烛,或名出于里巷,或法出乎殊俗。”纬略卷四引 晋 卢谌 《祭法》:“四时祠用安乾。”参见“ 餲 ”、“ 寒具 ”。
《國語辭典》:米果  拼音:mǐ guǒ
一种由蓬莱米制成的饼乾。外敷以糖或薄盐,甜脆可口。也称为「仙贝」。
分類:和面油炸
《國語辭典》:粔籹  拼音:jù nǜ
用蜜和米面煎制而成的环形糕饼。为古代冬寒时的一种食品。《楚辞。宋玉。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宋。陆游 九里诗:「陌上鞦韆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國語辭典》:馓子(饊子)  拼音:sǎn zi
一种北方点心。用面粉做成一束细丝之后,加以油炸即成。也称为「板搭馓子」。
《国语辞典》:鱼排(鱼排)  拼音:yú pái
油炸的块状鱼肉片。如:「鱼排饭」。
《國語辭典》:油条(油條)  拼音:yóu tiáo
1.一种油炸的发酵面食。《老残游记》第二回:「园子里面顶著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也称为「油鬼」、「油炸果」。
2.形容历练丰富、做事圆滑而老于世故的人。
《漢語大詞典》:宽焦(寬焦)
亦称“ 宽焦薄脆 ”。 一种又薄又脆的油炸食物。犹今之薄脆。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饼店:“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碢、髓饼、新样满麻。” 明 胡侍 《真珠船·侧厚》:“宽焦,即武林旧事所谓宽焦薄脆者,今京师但名薄脆。”
分類:油炸食物
《國語辭典》:油果子  拼音:yóu guǒ zi
一种油炸的面食。《活地狱》第一九回:「我家里开了一个油果子饽饽店,生意很好。」
分類:油炸面食
《漢語大詞典》:油糕
用米粉制成的油炸食品。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天生的世家公子哥儿,会拿甜餑餑解饿!又吃了些杏仁乾粮油糕之类,也就饱了。”
《漢語大詞典》:油豆腐
一种豆制食品。豆腐经油炸而成。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荷香 的娘,端了三个碟子来,一碟豆腐干,一碟百叶,一碟油豆腐。”
《國語辭典》:油炸果  拼音:yóu zhá guǒ
油炸的面食。面粉中和以盐、碱与油,切成小方块,拉长后放在滚油中炸,立即爆长而焦黄,成为环状或条状。也称为「油条」、「油鬼」。
《漢語大詞典》:油麻团(油麻團)
油炸的表面有芝麻的球形食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那个五岁的小少爷,手里拿着一个油麻团。”
《國語辭典》:炸供  拼音:zhá gòng
用油煎炸过、祭祀用的食物。《红楼梦》第一回:「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著窗纸。」
《国语辞典》:薯条(薯条)  拼音:shǔ tiáo
一种将番薯或马铃薯切成条状后,再油炸而成的食品。如:「薯条是一种高热量的食品。」
《国语辞典》:油鬼  拼音:yóu guǐ
一种油炸的发酵面食。也称为「油条」、「油炸果」。
《国语辞典》:烤麸(烤麸)  拼音:kǎo fū
一种经油炸处理的面筋。
分类:油炸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