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求事 拼音:qiú shì
找工作。如:「报上常登有人求事、事求人的广告。」《史记。卷一○四。田叔列传》:「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
《漢語大詞典》:贪功(貪功)
贪求事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奚乐山》:“主人讶其贪功,笑指一室曰:‘此有六百斤,可任意施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入洛》:“后世以成败论功名,遂以贪功冒进罪之,恐亦非至公之论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哥舒翰 ,武夫也, 高适 为其掌书记。 杜 送 高 诗:‘请君问主将,安用穷荒为?’是固已薄 翰 之贪功邀宠矣。”
《國語辭典》:谋道(謀道) 拼音:móu dào
谋求道义公理。《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汉。徐干《中论。卷下。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漢語大詞典》:游事
谓外出以求事奉(他人)。
《商君书·垦令》:“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则餘子不游事人,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軻 , 騶 人也。受业 子思 之门人。道既通,游事 齐宣王 , 宣王 不能用。”
《漢語大詞典》:责功(責功)
责求事功。 三国 魏
曹植 :“舍罪责功者,明君之举也。”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且坦怀待物,举善责功,不念旧恶,据胜势以争天下,谁能敌之!” 清
李逊之 《三朝野记》卷四:“上英明甚,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
《国语辞典》:钩玄(钩玄) 拼音:gōu xuán
探求事物的精髓、精义。唐。韩愈〈进学解〉:「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国语辞典》:拟办(拟办) 拼音:nǐ bàn
针对公文要求事项,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公文的拟办,文字应力求具体明确,切忌模棱两可。」
《漢語大詞典》:探端
探求事物的本始。“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汉 郑玄 注:“三知者,皆言其睹末察本,探端知绪也。”《纲鉴会纂·汉宣帝》“冬十二月,帝崩, 太子奭 即位”引 宋 吕祖谦 曰:“惟是原始要终,探端穷本,知吾道虽有岁月之迟,而终成千百年之安。”
《國語辭典》:索道 拼音:suǒ dào
用钢索在两地之间架设的空中通道。通常用来运送物品。
《国语辞典》:推本溯源 拼音:tuī běn sù yuán
推求根本,找寻源头。形容探求事物的源头起因。如:「推本溯源,这件事应从改善人民的生活著手。」
《国语辞典》:损本逐末(损本逐末) 拼音:sǔn běn zhú mò
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而只重视微末小节。《隋书。卷六六。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也作「舍本事末」。
《国语辞典》:探渊索珠(探渊索珠) 拼音:tàn yuān suǒ zhū
到深渊底下探取宝珠。比喻努力探求事物的真理。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九。淮南王八公篇》:「若王必见少年,则谓之有道,见垂白则谓之庸人,恐非发石取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國語辭典》:贪功起衅(貪功起釁) 拼音:tān gōng qǐ xìn
贪图功绩而故意挑起事端。《东周列国志》第四五回:「孟明等贪功起衅,妄动干戈,使两国恩变为怨。」
《漢語大詞典》:溯端竟委
谓寻求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梁启超 《格致学沿革考略》导言:“故欲语一学问之沿革,不可不上下千古,泝端竟委,观前此萌达之跡,为将来进步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