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83,分14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御气
阴气
日气
侠气
胆气
四气
石气
民气
义气
霸气
望气
气昏
气尽
气数
气禀
《國語辭典》:御气(御氣)  拼音:yù qì
1.控制血气。宋。吕祖谦《东莱先生左氏博议。卷五。楚武王心荡》:「圣贤君子以心御气,而不为气所御。」
2.乘风而行。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时乘既位,御气之驾翔焉。」也作「驭气」。
《國語辭典》:阴气(陰氣)  拼音:yīn qì
阴森的鬼气。《儒林外史》第三回:「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
《國語辭典》:日气(日氣)  拼音:rì qì
白天阳光所散发的热气。唐。杜审言 夏日过郑七山斋诗:「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宋。陆游〈斋居纪事〉:「又研不免近窗,故昔人用研屏以障日气,畏速乾也。」
《國語辭典》:侠气(俠氣)  拼音:xiá qì
仗义助人的气概。《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宋。苏轼 答范淳甫诗:「而今太守老且寒,侠气不洗儒生酸。」
《國語辭典》:胆气(膽氣)  拼音:dǎn qì
胆量气魄。《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牵招传》:「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栈辄摧破,于是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口才辨给,少有胆气。」
《國語辭典》:四气(四氣)  拼音:sì qì
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礼记。乐记》:「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文选。曹植。朔风诗》:「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分類:附会四时
《漢語大詞典》:石气(石氣)
环绕山石的雾气。 元 虞集 《赋石竹》诗:“龙嘘石气千年润,鹤过林阴一逕斜。”
《國語辭典》:民气(民氣)  拼音:mín qì
民心士气。如:「政府力行兴利除弊,民气振奋。」《管子。内业》:「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
《國語辭典》:义气(義氣)  拼音:yì qì
彰显道义的气概。《三国演义》第二四回:「云长义气深重,必不肯降。」《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长兄有这样品貌材艺,又有这般义气肝胆,正该出来替朝廷效力。」
《國語辭典》:霸气(霸氣)  拼音:bà qì
1.霸者的强悍气势。元。陈旅〈和萧秀才歌风台〉诗:「山河霸气已销毁,飒飒老柳吹斜阳。」
2.专横不讲理的处事态度。如:「他为人带有几分霸气,什么事都独断独行,从来也不采纳别人的意见。」
《國語辭典》:望气(望氣)  拼音:wàng qì
一种古代的占候方法。由观望云气而知道人事吉凶的徵兆。《史记。卷一○。孝文本纪》:「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也作「候气」。
《漢語大詞典》:气昏(氣昏)
气质昏浊。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性明者欲简,嗜繁者气昏。”
分類:气质昏浊
《國語辭典》:气尽(氣盡)  拼音:qì jìn
1.没有生气。《南史。卷五五。曹景宗传》:「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此邑邑使人气尽。」
2.气绝。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出:「力尽计穷泪亦竭,看看气尽知何日?」
《國語辭典》:气数(氣數)  拼音:qì shù
命运。《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观大汉,气数将终。」《红楼梦》第七六回:「此亦观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也作「气运」。
《漢語大詞典》:气禀(氣稟)
见“ 气稟 ”。
亦作“ 气禀 ”。 谓受之于气。韩非子·解老:“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稟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后世用以指人生来就有的气质。《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宋 朱熹 集注:“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明史·儒林传二·刘邦采:“刮磨砥礪,以融气稟,絶外诱。”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有生之后,虽气稟物欲相窒相梏,而克自修治,即可復健顺之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顾民生多艰,是性日薄,洎夫今,乃仅能见诸古人之记録,与气稟未失之农人。”
亦作“ 气禀 ”。 即饩廩。俸禄。 章炳麟 《秦政记》:“ 明 制贵其宗室孽子诸王,虽不与政柄,而公卿为伏謁;耳孙疏属,皆气稟於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