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77,分15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壮气虹蜺吐(又作:如虹豪气 ...)
乳虎气食牛(又作:气食牛 食牛意气)
气吞梦泽
荣光休气
山东气
爽气雄情
吐气成楼
一气排阴
养浩气
夜气
一鼓作气
中气
词典
意气
云气
和气
典故
吐虹霓
 
壮气虹蜺吐
 
如虹豪气
 
志气万杖虹
 
气吐虹霓
 
气吞虹
 
气如虹
 
万丈拂长虹

相关人物
曹植


《昭明文选》卷三十四〈七上·七启八首〉~587~
镜机子曰:「此乃游侠之徒耳,未足称妙也。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蜺。吾子若当此之时,能从我而友之乎?」玄微子曰:「子亮愿焉。然方于大道,有累如何?」唐·李善注引刘邵《赵郡赋》曰:「煦气成虹蜺,挥袖起风尘。」

例句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李贺 高轩过

典故
三朝已食牛
 
乳虎气食牛
 
于菟食牛
   
食牛意气
 
食牛量


《艺文类聚》卷九十〈鸟部上·鸿〉~56~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也。
《新校本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
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扬侯。淑周楚之丰烈兮,超既离虖皇波,因江潭而记兮,钦吊楚之湘累。

例句

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杜甫 徐卿二子歌

典故
吞云梦
 
气吞梦泽
 
云梦涵胸


《昭明文选》卷七〈赋丁·畋猎上·子虚赋〉~355~
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况齐国,王悉发境内之士,而备车骑之众,以出田,乃欲戮力致获,以娱左右也,何名为夸哉!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馀论也。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有而言之,是章君之恶;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章君之恶而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渚巨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勃澥,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傍偟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其于胸中曾不蒂芥。若乃俶傥瑰伟,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萃,充仞其中者,不可胜记,禹不能名,契不能计。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而不复,何为无用应哉!」
《云仙杂记·吞云梦泽》
张曲江语人曰:「学者常想胸次吞云梦泽,笔头涌若耶溪,量既并包,文亦浩瀚。」
典故
荣光休气

相关人物
唐尧


《艺文类聚》卷十一〈帝王部一·帝尧陶唐氏〉~23~
《尚书中候》曰:帝尧即政,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龙马衔甲,赤文绿色。
《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76~
帝尧之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彩,鬓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在帝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洁斋修坛场于河、雒,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五老因飞为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青绳。检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殷、周、秦、汉当授天命。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沈璧于洛。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玄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坛。其书言当禅舜。遂让舜。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子,故名重华。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舜父母憎舜,使其涂廪,自下焚之,舜服鸟工衣服飞去。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龙工衣自傍而出。耕于历山,梦眉长与发等。及即帝位,蓂荚生于阶,凤皇巢于庭,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景星出房,地出乘黄之马,西王母献白环、玉玦。舜在位十有四年,奏钟石笙筦未罢,而天大雷雨,疾风发屋拔木,桴鼓播地,钟磬乱行,舞人顿伏,乐正狂走。舜乃拥璿持衡而笑曰:「明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亦乃见于钟石笙筦乎。」乃荐禹于天,使行天子事。于时和气普应,庆云兴焉,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百工相和而歌庆云。帝乃倡之曰:「庆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群臣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予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以竭,褰裳去之。」于是八风修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龟咸出其穴,迁虞而事夏。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事。至于下昃,荣光休气至,黄龙负图,长三十二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其文言当禅禹。

例句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典故
山东出相
 
山东气
 
山西将
 
山西将种

相关人物
上官桀
 
傅介子
 
公孙贺
 
廉褒
 
李广
 
李蔡
 
王剪
 
甘延寿
 
白起(武安君)
 
苏建
 
苏武
 
赵充国
 
辛武贤
 
郁郅王围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列传〉~2998~
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人;王剪,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馀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典故
爽气雄情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60~
桓宣武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巴、蜀缙绅,莫不来萃。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其状磊落,一坐叹赏。既散,诸人追味馀言。于时寻阳周馥曰:「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
典故
吐气成楼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338~
故北夷之气如群畜穹闾,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典故
一气排阴
 
一阳来复
 
新阳来复
  
阳生一脉


《周易注疏》卷三〈复〉~64~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唐·孔颖达疏:「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夏至一阴生,是阴动用而阳复于静也。」
《史记》卷二十五〈律书〉~244~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
典故
养浩气

相关人物
公孙丑
 
孟子


《孟子注疏》卷三上〈公孙丑章句上〉~54~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閒。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例句

兹游苟不嗣,浩气竟谁养。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

典故

《孟子》卷十一下《告子上》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例句

我闻畸人术,一气中夜存。 柳宗元 种仙灵毗

典故
一鼓作气


《春秋左传正义》卷八〈庄公·传十年〉~47~
春秋时,齐师伐鲁。鲁庄公将战,曹刿请从,公与之同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剋之。」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五年〉~205~
传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唐·孔颖达疏:「冬至者,十一月之中气。中气者,月半之气也。月朔而巳得中气,是必前月闰。闰前之月,则中气有晦。闰后之月,则中气在朔。」
《國語辭典》:意气(意氣)  拼音:yì qì
1.意态、气概。《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自知假货,终是怀著个鬼胎,意气不甚舒展。」
2.恩义、情谊。《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3.情绪。如:「意气用事」。
4.馈赠财物。汉。王符《潜夫论。爱日》:「趋府庭者,非朝晡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漢語大詞典》:意气相得(意氣相得)
谓彼此在志趣上投合。北齐书·高乾传:“ 魏 领军 元叉 ,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 乾 甚厚。” 清 戴名世 《赠叶苍岩序》:“ 苍巖 与吾生同岁,自儿时初学文,即意气相得甚欢。”亦作“ 意气相投 ”。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司理姓 郑 名 安 , 滎阳 旧族,也是个少年才子,一见 单司户 ,便意气相投。” 柳青 《狠透铁》:“ 曹同志 赏识这个有涵养的农民……两个人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
《國語辭典》:云气(雲氣)  拼音:yún qì
云为水气凝结而成,故称为「云气」。《庄子。在宥》:「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國語辭典》:和气(和氣)  拼音:hé qì
1.天地间阴阳调合而成的气,万物由此而生。唐。刘商〈金井歌〉:「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
2.态度温和可亲。《儒林外史》第四回:「范家老奶奶,我们自小看见他的,是个和气不过的老人家。」
3.和睦融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大家各管各业,和气过日子罢了。」
《漢語大詞典》:气食牛(氣食牛)
比喻少年气盛。语出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贵客皆回头。”
分類:少年气盛
《漢語大詞典》:食牛
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明 李东阳 《题杜日川修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当时乳虎气食牛,众作蝉噪嗤噍啁。”参见“ 吞牛 ”。
《國語辭典》:吞牛  拼音:tūn niú
比喻意气极盛。宋。王十朋〈潘岐哥〉诗:「胸中之气已吞牛,开眼睛光如虎视。」
《漢語大詞典》:阳复(陽復)
(1).犹言一阳来复。宋书·礼志三:“太常 顾和 表曰:‘ 泰始 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復。’” 明 高启 《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復座销寒。”参见“ 一阳来復 ”。
(2).比喻政治清明。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但政本未清,倖门未窒,殊未有以见阳復之效。”
《漢語大詞典》:一阳来复(一陽來復)
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 孔颖达 疏。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 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
《國語辭典》:夜气(夜氣)  拼音:yè qì
1.平旦清明之气。自入夜至于平旦,因人未与外界事物接触,故而产生清明纯净之气,此时良知最易呈现。《孟子。告子上》:「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2.夜间的空气。南朝梁。刘孝仪〈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夜气清箫管,晓阵烁郊原。」唐。韩愈〈李花〉诗二首之一:「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國語辭典》:中气(中氣)  拼音:zhōng qì
1.中国古代根据地球绕行太阳的位置制定二十四气,并进一步分为十二个「中气」与十二个「节气」。其中,与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二分二至相距为三十度的倍数的为中气,夹在其间的为节气。十二个中气分别决定十二个月分,没有中气的月分便为闰月,即「无中置闰」。
2.中和之气。唐。白居易 中和节颂:「和维大和,中维大中。以畅中气,以播和风。」唐。皎然〈答郑方回〉诗:「高秋日月清,中气天地正。」
3.丹田之气。《老残游记》第二回:「仗著他的喉咙,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气,要多长有多长。」
4.中医上指脾胃的消化、吸收、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有时单指脾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