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氲氲
(1).气盛貌。 唐 孟郊 《寒溪》诗之六:“皎皎何皎皎,氲氲復氲氲。瑞晴刷日月,高碧开星辰。” 宋 林逋 《寄玉梁施道士》诗:“氲氲顥气朝胎息,熠熠辰辉夜步纲。”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则见他无发付氲氲恶气,急节里不能勾步步相随。”
(2).指弥漫充满貌。 唐 韩偓 《春闺》诗之二:“氲氲帐里香,薄薄睡时粧。”《全元散曲·醉太平·嘲友人游春不至》:“方尘衮衮,香雾氲氲,东风何处不精神。”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石泉淅淅将风叶,山靄氲氲共雨花。”
(3).沉郁貌。 唐 李白 《惜馀春赋》:“恨无极兮心氲氲,目眇眇兮夏纷纷。” 王琦 注:“氲氲,聚而不散之意。” 清 龚自珍 《哀忍之华》:“有植焉,在天地间,不能以名,强名之曰忍。是能华而香不外出,氲氲沉沉,以返乎其根。”
《漢語大詞典》:呼噏
亦作“ 呼翕 ”。
(1).呼气和吸气。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呼噏以补其气,缮嚼以辅其生。”
(2).吸入,摄取。三国志·吴志·楼玄传:“﹝陛下﹞勤心好道……呼翕清淳,与天同极。” 晋 陆机 《列仙赋》:“列仙玄妙……呼翕九阳,抱一含元。”
(3).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后用指长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十:“乘云招 松 乔 ,呼噏永矣哉。”
(4).一息之间,形容顷刻之间。晋书·忠义传·王豹:“密祸潜起,輒在呼噏。”
(5).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运赏则使饿隶富於 季孙 ,呼噏则令 伊 颜 化为 桀 跖 。” 明 宋濂 《跋三官祠记》:“公执文章政柄,呼噏一世。”
《漢語大詞典》:奰屃(奰屭,奰屓)
亦作“ 奰屓 ”。气盛作力貌。《诗·大雅·荡》“内奰於中国” 唐 孔颖达 疏:“《西京赋》云:巨灵剼屭,以流 河 曲。”文选作“奰屓”。 薛综 注:“贔屓,作力之貌也。” 宋 吴儆 《浮丘仙赋》:“偃蹇而骄者,奰屓而怒者。”
分類:气盛
《漢語大詞典》:香浥
香气盛貌。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写意》:“杯擎碧玉香浥泻春醪,拜献丘山聊慰劳。”
分類:香气气盛
《國語辭典》:火头(火頭)  拼音:huǒ tóu
1.火焰、火苗。《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六魔笑曰:『有何难哉!』把手分开火头,㩳身便跳。」《老残游记》第一五回:「这冰的力量比水还大,一块冰投下去,就有一块地方没了火头。」
2.负责炊爨的人。《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差官卒,充使令,置火头,具饮膳,给以衲衣絮被。」《薛家府演义》第一○回:「不如权作火头,倘后立些功劳,我在驾前保举,将功赎罪。」
3.引起火灾的祸首。《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忽然厨房中火起,举家惊慌逃奔。德称因腹馁,缓行了几步,被地方拿他做火头,解去官司。」
4.借指引起事端的祸首。《荡寇志》第八九回:「这两个便是害我家的火头。」
5.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小头领。《明史。卷三一一。四川土司列传一。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民府》:「于是主立阿固,而先立其父阿章。章寻病死,阿固不为夷众所服,往复察勘。者氏及四十八目、十五火头等共推阿卜。」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滇游日记十一》:「有聚落倚坡,东向罗列,是为蛮边。觅火头不见,其妻持檄,觅一僧读之,延余坐竹栏上而具餐焉。」
《國語辭典》:火头军(火頭軍)  拼音:huǒ tóu jūn
军中专司炊事的士兵。《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看他的狨腔,一定是个火头军。」
《國語辭典》:新锐(新銳)  拼音:xīn ruì
新进某种行业而表现优秀的人才。如:「今年的广告设计比赛有不少新锐参加,引起众人的关注。」
《漢語大詞典》:嚣凌(囂凌)
亦作“ 嚣陵 ”。
(1).嚣张凌辱;嚣张气盛。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太真绝裾》:“便戮力王朝,怎许把督帅嚣凌。” 清 林则徐 《批余保纯等呈洋商劝外商节略并义律说帖禀》:“乃全然抹煞正意,专闢旁门,喧夺嚣陵,尚得谓其遵奉告示乎?”
(2).喧嚷争竞。 清 方文 《卜居枞川》诗:“城中嚣陵不可往,江上鄙僿聊以居。”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柳梢青序》:“ 真珠 貌及中人,齿亦不卑,然恬雅无嚣陵习,故人多称之。”
(3).浮华不实。 明 陈子龙 《欣睹旌直之典疏》:“末世嚣凌,人多情伪。”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二:“如果南亩西畴,人无餘力,于耜举趾,日无暇时,则心志自多淳朴,风俗自鲜嚣凌。”
《漢語大詞典》:惨阳(慘陽)
谓阳气盛极而炎热。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治水五行:“日冬至,七十二日木用事,其气燥浊而清;七十二日火用事,其气惨阳而赤。”
《漢語大詞典》:歊歊
气盛貌。汉书·叙传下:“ 曲阳 歊歊,亦朱其堂。” 颜师古 注:“歊歊,气盛也。”
《漢語大詞典》:婓婓
(1).往来貌。汉书·扬雄传上:“昔 仲尼 之去鲁兮,婓婓迟迟而周迈。” 颜师古 注:“婓婓,往来貌也。” 清 黄景仁 《鼠》诗:“呼羣声穀穀,隔烛影婓婓。”
(2).香气盛貌。
《國語辭典》:气勃勃(氣勃勃)  拼音:qì bó bó
1.神采飞扬。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做官时都气勃勃待超前,立功处早退怯怯甘居后。」
2.形容激动时气急。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那厮是个能言巧辩之士,口里含著一堆的老婆舌头。咱是个粗卤武将,到得那里,只有些气勃勃的,可半句也说不过来。」也作「气丕丕」。
分類:意气气盛
《漢語大詞典》:咇茀
香气盛。
分類:香气气盛
《漢語大詞典》:盛锐
气盛志坚。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善攻彊者,下其盛鋭,扶其本指,以渐攻之。”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今国势稍张,诸将盛鋭,士卒思奋。”
分類:气盛志坚
《國語辭典》:扑腾腾(撲騰騰)  拼音:pū téng téng
冲动的样子。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王孙乘骏马,扑腾腾金鞭袅落花。」
《漢語大詞典》:郁郁芊芊(鬱鬱芊芊)
(1).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貌。列子·力命:“美哉国乎!鬱鬱芊芊。”亦省作“ 鬱芊 ”。 明 杨慎 《祭岳母黄太夫人文》:“拜祖奠之躑躅,望封塋之鬱芊。”
(2).犹言郁郁葱葱。气盛貌。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水浒牌:“以英雄忠义之气鬱鬱芊芊,积於笔墨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