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922
典故
18
词典
1153
佛典
7
其它
744
共1153,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68
69
70
71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安上治民
安民告示
慠民
案户比民
痹民
半殖民地
保民官
保民若子
德国农民战争
德法御民
地方民族主义
地瘠民贫
大民族主义
吊民伐罪
调弦理万民
《分类字锦》:
安上治民
孝经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范仲淹大礼与天地同节赋务于大者可安上而治民引而伸之则规天而矩地
分类:
制礼
《國語辭典》:
安民告示
拼音:
ān mín gào shì
旧时藉以安定民心的政事布告。
分類:
安定
民心
告示
《漢語大詞典》:
慠民
高傲自负之民。 清
龚自珍
《尊隐》
:“将与汝枕高林,藉丰草,去沮洳,即犖确,第四时之荣木,瞩九州之神皋,而从我嬉其间,则可谓山中之慠民也已矣。”
分類:
高傲
自负
《漢語大詞典》:
案户比民
清理户籍和人口。
《
后汉书·礼仪志中
》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以糜粥。”
分類:
清理
户籍
和人
人口
《漢語大詞典》:
痹民(痺民)
下民;平民。痺,通“ 庳 ”。 清
龚自珍
《臣里》
:“ 黄帝 之所谓痺民也者,尽子之客也……痺民之言,不与圣智之言并寿,不知古名姓之博。”
分類:
下民
平民
《漢語大詞典》:
半殖民地
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自从世界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 以后,腐朽的 中国 封建社会即逐渐解体而沦为半殖民地。” 冰心
《再寄小读者》
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一个一个地独立起来了。”
分類:
半殖民地
独立
政治
经济
文化
面受
帝国主义
控制
压迫
国家
《國語辭典》:
保民官
拼音:
bǎo mín guān
古罗马保护平民利益的官职。由平民会议中选出两名,主持会议,对元老院违背平民利益的决议,有否决权,以避免执政官对政务的独裁。也称为「护民官」。
分類:
罗马
特殊
官职
《分类字锦》:
保民若子
书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分类:
君
《漢語大詞典》:
德国农民战争
1524-1525年德意志农民大规模的反封建武装起义。起义农民曾提出广泛的反封建纲领
《书简》
、
《十二条款》
、
《海尔布隆纲领》
等。1525年3月,农民领袖闵采尔在米尔豪森城领导建立革命政权“永久议会”。因各地起义军缺乏组织和统一指挥,至1525年8月,起义相继被镇压。
分類:
年德
德意
意志
农民
大规模
封建
武装
起义
《分类字锦》:
德法御民(德法御民)
家语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孔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
《漢語大詞典》:
地方民族主义
曾称“狭隘民族主义”。多民族国家内,少数民族中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是一种孤立、保守、排外的民族主义。
分類:
狭隘
民族
少数民族
剥削阶级
思想
《漢語大詞典》:
地瘠民贫(地瘠民貧)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清
刘大櫆
《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
:“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
:“ 国藩 量移畿甸,已及周期,地瘠民贫,无可设施。”
《解放日报》
1946.4.28:“这些业绩表现在以地瘠民贫的边区,居然……能够做到人民无饥寒之虞,向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迈进。”
分類:
土地
地瘠
瘠薄
人民
贫穷
《國語辭典》:
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義)
拼音:
dà mín zú zhǔ yì
「大民族主义」即民族沙文主义,引申自列宁的「大俄罗斯主义」,原指强大的俄罗斯民族对国内弱小民族的压迫。列宁认为,欲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就必须反对民族沙文主义,实行民族自决。大民族主义亦被沿用于指称前南斯拉夫的大塞尔维亚主义以及中国的大汉族主义等。
分類:
民族
剥削阶级
思想
《國語辭典》:
吊民伐罪(弔民伐罪)
拼音:
diào mín fā zuì
征讨有罪的人,以抚慰百姓。《宋书。卷九五。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周书。卷四八。萧察传》:「今魏虏贪惏,罔顾吊民伐罪之义,必欲肆其残忍,多所诛夷。」也作「伐罪吊民」。
分類:
慰问
受害
百姓
讨伐
有罪
《漢語大詞典》:
调弦理万民(調弦理萬民)
谓以礼乐治民。典出
《论语·阳货》
:“子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 对曰:‘昔者 偃 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何晏 集解:“道谓礼乐也。”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
第三折:“你可甚端冕临三辅,调弦理万民。”
分類:
礼乐
治民
何晏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