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53,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作民
民膏
民誉
民部
吊民
顺民
民主
山民
编民
民国
国民
蜀民
民德
民服
民时
《漢語大詞典》:作民
役使民众。周礼·地官·鄙师:“鄙师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凡作民,则掌其戒令。” 郑玄 注:“作民,谓起役也。”
《漢語大詞典》:民膏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唐 唐彦谦 《宿田家》诗:“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宋 苏舜钦 《串夷》诗:“闭之塞漠为良策,啖以民膏是失图。” 明 张居正 《答荆州道府辞两院建坊书》:“诸公所餽,銖两皆民膏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刘 项 生长 长城 里,枉用民膏筑万里。”
《國語辭典》:民誉(民譽)  拼音:mín yù
人民的赞誉,指有好的政声。《文选。卢谌。赠崔温》:「黔庶苟云『免罪戾』,何暇收民誉。」《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思我民誉,缉熙帝图。」
分類:民众称誉
《漢語大詞典》:民部
即户部。古代官署名。 汉 置尚书,有民曹, 三国 魏 置度支, 吴 有户部, 晋 有度支, 北周 有民部,皆主财用。 隋 初置度支, 开皇 三年改为民部, 唐 永徽 初,因避 太宗 李世民 讳,复改称户部。
《國語辭典》:吊民(弔民)  拼音:diào mín
抚慰百姓。《宋史。卷三八七。列传。王十朋》:「王师以吊民为主,先之以招纳,不获已而战伐随之。」南朝齐。丘迟 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分類:抚慰百姓
《國語辭典》:顺民(順民)  拼音:shùn mín
1.顺从民心。《文选。钟会。檄蜀文》:「应天顺民,受命践祚。」
2.顺天而无贪欲的人。《列子。杨朱》:「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之谓顺民也。」
3.屈服在异族侵略压迫之下的人民。如:「朱舜水因为不愿意做满清的顺民,所以亡命于日本。」
《國語辭典》:民主  拼音:mín zhǔ
政治主权属于全体人民的政治体制,施政以民意为准则,人民得依法选举民意代表,以监督政策运作。
《漢語大詞典》:山民
山地居民。 汉 荀悦 申鉴·时事:“皇民敦, 秦 民弊,时也;山民朴,市民玩,处也。”后汉书·循吏传·刘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马援 征诸溪蛮,病死 壶头 ,山民思之,所到处,祠庙具存。”
《國語辭典》:编民(編民)  拼音:biān mín
编入册籍的民丁。指平民。
《國語辭典》:民国(民國)  拼音:mín guó
1.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如:「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2.中华民国记载年代的方法。以中华民国创建之年为纪元开始,此年为西元一九一二年。
《國語辭典》:国民(國民)  拼音:guó mín
1.泛指全国的人民。《左传。昭公十三年》:「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
2.凡取得一国国籍的人民,就是该国的国民。如:「每位国民都享有一定的权利,也有应尽的义务。」
《韵府拾遗 真韵》:蜀民
魏书太宗明元帝纪河东蜀民黄思郭综等率营部七百馀家内属
《國語辭典》:民德  拼音:mín dé
人民的道德。《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漢語大詞典》:民服
平民的衣服。 明 宋濂 《遯耕轩记》:“官居与氓廛孰安,章綬与民服孰华?”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时 仲言 有母服,难入禁中,乃使衣民服,号 王山人 。”
《國語辭典》:民时(民時)  拼音:mín shí
农时。《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分類: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