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西洋镜(西洋鏡) 拼音:xī yáng jìng
1.一种早期民俗杂艺拉洋片的表演装置。参见「拉洋片」条。
2.比喻故弄玄虚骗人的技巧或手法。如:「拆穿西洋镜」。
《漢語大詞典》:文人化
指来自民间的文学样式,经过文人的使用改造,逐渐脱去粗俚通俗的色彩。 朱自清 《论雅俗共赏》:“词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馀’。”
《漢語大詞典》:痰火司
旧时民间崇拜的一种神。 清
袁枚 《新齐谐·赵氏三世为神》:“ 恭毅公 薨,恩许奔丧,侍读哀毁遘疾,病中每自诧曰:‘呕吐满地,使人难堪,吾何为居此职耶?’众问何职?曰:‘痰火司也。’家人不知痰火司为何神。越日祷于 东岳 行宫,则两廡果有痰火司神。”
《漢語大詞典》:四季调(四季調)
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迭,每月一迭,也可按四季分为四迭。每迭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 清 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漢語大詞典》:泗州调
民间曲调名。创始于安徽、湖北一带。五句三十二字。第三、第五句相重复,第四句为“哎哟哎哟”。
《漢語大詞典》:私火
指民间日常生活用火。
《周礼·夏官·序官》“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郑玄 注引 汉 杜子春 曰:“爟为私火。” 贾公彦 疏:“民间理爨之火为私火。亦如 后郑 为‘热火’也。”
《國語辭典》:俗文学(俗文學) 拼音:sú wén xué
流行于民间的文学作品。如歌谣、小说、变文、弹词、宝卷等。也称为「通俗文学」。
《漢語大詞典》:送穷节(送窮節)
民间节日之一。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陕西·临潼之送穷节》:“ 临潼县 之人民,以正月五日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送之门外而掷之。”
《漢語大詞典》:挑痧
民间疗法。以针刺有关穴位,可治中暑。 清
俞樾 《茶香室四钞·挑草子》:“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云:‘草子,即寒热时疫。南中吏卒小民不问病源,但头痛体不佳,谓之草子,不服药,使人以小锥刺唇及舌尖出血,谓之挑草子……’按世间有挑痧之法,当即此类。”
《漢語大詞典》:跳财神(跳財神)
旧时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头戴乌纱,身穿蟒袍,手持元宝,简帖上有‘招财进寳’四字,边跳边舞。 清 顾禄
《清嘉录·闹元宵》:“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
《漢語大詞典》:跳虎神
旧时民间的一种迷信活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跳神》:“ 满洲 妇女,奉事尤虔。小有疑,必以决。时严妆,骑假虎假马,执长兵,舞榻上,名曰‘跳虎神’。”
《漢語大詞典》:跳天灯(跳天燈)
京 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 广西 京 族地区。女子舞者手托、头顶盘碟,上置以点燃的蜡烛。表演者随着强烈的鼓点节奏,双手托盘碟相对转动手腕,队形纵横交错,变化较多。旧时用于祭祀,多在节日表演。
《漢語大詞典》:跳钟逵(跳鍾馗)
旧时民间一种习俗。 清 顾禄
《清嘉录·跳锺馗》:“丐者衣坏甲胄,装 钟馗 ,沿门跳舞以逐鬼,亦月朔始,届除夕而止,谓之‘跳钟馗’。”
《漢語大詞典》:跳脚舞
彝 族民间舞蹈。流行于 云南 、 四川 、 贵州 的 彝 族地区。舞者一般为双数,拉手成圈,左右移动。主要是脚部动作。动作激烈,情绪奔放。也叫打跳、对脚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