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穆桂英
旧时民间传说 宋 时的女将,曾挂帅抗 辽 。后多以为巾帼英雄的典型。 史果 《女将穆桂英》七:“ 穆桂英 文武兼资,智勇齐备,倒可权摄帅印。” 老舍 《茶馆》第一幕:“哪位爷,愿意听,《辕门斩子》来了 穆桂英 。” 曹靖华 《前沿风光无限好》:“炮火中,这些村子除‘小八路’外,还涌现了‘十姐妹’、‘穆桂英’等英雄集体。”
《国语辞典》:会头(会头) 拼音:huì tóu
各种团体组织的发起人或领袖。现多指民间储蓄互助会的发起人。也称为「会首」。
《国语辞典》:会款(会款) 拼音:huì kuǎn
民间储蓄互助会等组织的成员,按期平均交纳的钱。如:「王太太打算利用得标的会款,与好友畅游欧洲。」也称为「会钱」。
《漢語大詞典》:野文
指在民间流传的文字。 唐
李鼎祚 :“集 虞翻 、 荀爽 三十餘家,刊 辅嗣 之野文,补 康成 之逸象。”
《國語辭典》:义和拳(義和拳) 拼音:yì hé quán
清廷中叶后的秘密组织。义和拳源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乡团,本来是乡民为抵禦外来侵略而习拳,后来逐渐演变为抵禦洋枪洋炮,诈言可以刀枪不入,原称为「义和拳」。后改称为「义和团」。参见「义和团」条。
《國語辭典》:义和团(義和團) 拼音:yì hé tuán
清朝中叶后的秘密会党。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分散性的,在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大刀会、义和拳、红灯照、梅花拳、金钟罩、铁布衫,长期蔓衍于山东、直隶一带,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迷信方法秘密聚众,教授信众修炼一种据称可以令人刀枪不入的拳法,称为「义和拳」。后来转而支持清朝极力排外,改喊「扶清灭洋」。因清廷守旧派袒护,藉以驱除外人,到处焚杀教士、教民,劫掠教堂,横行京、津间,导致八国联军之祸。
《國語辭典》:赵五娘(趙五娘) 拼音:zhào wǔ niáng
戏曲剧目。源于明高明所撰的《琵琶记》。叙述蔡伯喈娶赵五娘为妻,婚后即应试进京,及第后入赘牛相府家。时逢荒灾,五娘克尽孝道奉养公婆,待公婆先后病逝后,求乞上京,夫妻始团聚的故事。
《國語辭典》:高跷(高蹺) 拼音:gāo qiāo
双足缚于直立的木棍上行走的游戏,旧称为踏跷。也作「高趫」。
《國語辭典》:狐步舞 拼音:hú bù wǔ
一种四拍子或二拍子的交际舞。为英语foxtrot的意译。据说源自喜剧演员福克斯(Harry Fox)在西元一九一三年演出齐格飞歌舞剧中所表演的一种小跑步。音乐受繁音拍子(ragtime)的影响,有切分节奏;步伐速度则随音乐而变化。主要包括走步、快滑步、四分之一旋转,曾流行于欧美。
《國語辭典》:黑头虫(黑頭蟲) 拼音:hēi tóu chóng
相传黑头虫为吃父母的虫,故用以比喻忘恩负义的人。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那里是有血腥的白衣相,则是个无恩念的黑头虫。」
《國語辭典》:白莲教(白蓮教) 拼音:bái lián jiào
一种民间宗教信仰。旁附佛教以招揽信众,元代后搀入大量他教成分,教义更趋复杂,以致派别林立,超过百种。信徒众多,分布很广,元、明、清曾发动政治反抗运动。
《漢語大詞典》:戴帻(戴幘)
喻卑贱。帻,古时民间所戴的包头巾。
《北史·薛憕传》:“ 憕 世无贵仕,解褐不过侍郎。既羇旅,不被擢用。常叹曰:‘岂能五十年戴幘,死一校尉,低头倾首,俯仰而向人也。’”
《漢語大詞典》:都踊
旧时 日本国 西京 民间的一种风俗。青年男女于七月十五至三十日,跳舞达旦,谓之都踊。 清
黄遵宪 《都踊歌》序:“ 西京 旧俗七月十五日至晦日,每夜亘索街上,悬灯数百,儿女艷妆靚服为队,舞蹈达旦,名曰‘都踊’。所唱皆男女猥褻之词,有歌以为节者,谓之‘音头’,译而録之。其风犹 唐 人
《合生歌》,其音节则 汉 人
《董逃行》也。”
《漢語大詞典》:钱帖(錢帖)
钱票。一种民间发行的代用货币。 锺广生 《辛亥新疆定变纪略》:“初七初八两日,哄传乱事将起,民间持钱帖向店肆易取现緡者,途为之塞。” 萧红 《生死场》七:“菜价低了,钱帖毛荒。粮食也不值钱。”
《漢語大詞典》:民典
民间的故实。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夫 周 末诸子……凡所为文,皆得曰史,其於民典,尤尽心焉,世间之训,赖此实録耳。”
《國語辭典》:民团(民團) 拼音:mín tuán
由地方人民自行训练、组织而成的防卫团体,主要工作为防禦盗贼的入侵。《新名词训纂。政属》引戚继光《南塘集》:「练民团万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