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采诗(采詩)  拼音:cǎi shī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各地诗歌,以观民情风俗,作为施政的参考。《汉书。卷三○。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漢語大詞典》:风诗(風詩)
诗经中的《国风》。亦泛指民歌。 南朝 陈 徐陵 《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流名《雅》《颂》,著美《风》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 吴 地民情奢侈,土俗浇漓,风诗絶无可採。”
分類:民歌
《漢語大詞典》:老山
深山。陕北民歌《刘志丹》:“十月里,天气寒, 杨猴小 队伍下了山,断的个老百姓钻老山,咱们的红军到来了,人人都喜欢。”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看看我们老山林子的‘电气化’到什么程度啦。”
分類:深山民歌
《漢語大詞典》:汉风(漢風)
(1). 汉 代民歌。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夫 楚 謡 汉 风,既非一国。”
(2). 汉 代的威风。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輶轩东践, 汉 风载徂。” 张铣 注:“言 汉 之威风则往矣。”
分類:民歌威风
《國語辭典》:敕勒歌  拼音:chì lè gē
诗名。相传为东魏高欢命其部将斛律金所作。本为鲜卑语,北朝民歌,经翻译为汉字。全诗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古乐府收录其词。
《漢語大詞典》:衢歌
街头巷尾的歌谣。指民歌。 清 洪亮吉 《出关与毕侍郎笺》:“原林黯惨,疑披谷口之雾;衢歌哀怨,恍聆 山阳 之笛。” 清 何耳 《燕台竹枝词·太平鼓》:“见説太平都有象,衢歌声与《壤歌》同。”
分類:歌谣民歌
《漢語大詞典》:鱼歌(魚歌)
渔人唱的民歌小调。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落日潭上归,鱼歌自相答。”
《漢語大詞典》:漳河水
诗歌。阮章竞作。1950年发表。采用流传于太行一带的民歌形式,描写漳河边三个一起长大的姑娘解放前受封建夫权欺压,解放后获得幸福生活的变化,批判旧社会和封建意识,歌颂新社会和新风尚。结构严谨,熔写景、抒情和叙事于一炉。
《漢語大詞典》:渝歌
四川省 渝水 一带的民歌。 清 丁彭 《送孙九畹备兵保宁》诗:“ 僰道 生猺 能汉语, 羌 西诸将半 渝 歌。”
分類:四川民歌
《漢語大詞典》:哇咬
(1).俚俗的音乐;民歌。 汉 傅毅 《舞赋》:“眄般鼔则腾清眸,吐哇咬则发皓齿。”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诗:“吾尝哀世人,声利竞争贪。哇咬聋两耳,死不享《韶》《咸》。” 清 黄景仁 《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和赠一首》:“ 夔 襄 子野 不在世,奈此哇咬羣声何!”
(2).形容声音繁细。 唐 刘禹锡 《采菱行》:“笑语哇咬顾晚暉,蓼花緑岸扣舷归。”
《漢語大詞典》:磨道
磨坊里牲口推磨时的走道。东北民歌《白吃饱》:“铁蹄子,踏烂百姓肉皮子,炕头卷去破席子,磨道牵去毛驴子。” 王汶石 《大木匠》:“衣服脏得像个土驴儿,恰像刚打磨道里钻出来一样。”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二章:“多么黑的磨房呀,黑洞洞的,什么也瞧不见。他蹲在磨道里,一时听见脚步声响,觉得有人来套磨了。”
《漢語大詞典》:江歌
江上人唱的民歌,如菱歌、棹歌之类。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结游童之 湘 吹,起榜妾之 江 歌。”
《漢語大詞典》:吴体(吴體)
诗体之一种。语言通俗,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风味,故称。 唐 杜甫 《愁》诗题下自注:“强戏为 吴 体。” 仇兆鳌 注引 黄生 曰:“ 皮 陆 集中亦有 吴 体诗,乃当时俚俗为此体耳。诗流不屑效之。 杜公 篇什既众,时出变调;凡集中拗律,皆属此体。” 宋 王观国 学林·大刀:“古乐府所载,如《藁砧》诗者数篇,其取譬皆浅俚,故撰诗者不显姓名,后人但以古诗称之。 江 右又谓之风人诗,有‘围棋烧败袄,看子故依然’之句。围棋者,看子也;烧败袄者,故衣然也。 鲍明远 诸集中亦有二篇,谓之 吴 体。盖自《雅》《颂》不作,迄於 魏 晋 南北朝 以来,浮靡愈甚,始有为此态者;悉取閭阎鄙媟之语,比类而为之。”按今本《鲍参军集》题作“吴歌”。
《漢語大詞典》:盘歌(盤歌)
流行于 四川 北部和 陕西 南部一带的民歌,一般以问答的方式对唱。《中国歌谣资料·唱个盘歌给你听》:“歌师傅,老先生,唱个盘歌给你听。” 萧三 《革命民歌集·好汉崖》:“姑娘没有文学才,一堆盘歌抱在怀,高山唱歌找对手,谁把盘歌对起来。”
《漢語大詞典》:擢歌
嬥歌。古代 巴 人相互牵手边跳边唱的一种民歌。后汉书·礼仪志下:“羽林孤儿, 巴 俞 擢歌者六十人为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