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比目 拼音:bǐ mù
一种鱼。即比目鱼。因两目比连于头部的一侧,故用以比喻恩爱夫妻。汉。班固〈西都赋〉:「招白鹇、下双鹄、揄文竿、出比目。」元。郝经〈巴陵女子韩希孟〉诗:「鸳鸯会双飞,比目愿长并。」
《國語辭典》:排比 拼音:pái bì
1.安排、准备。五代十国。花蕊夫人 宫词:「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一八折:「喜珠儿头直上吊下到裙拖,天来大喜音,热坏我的耳朵。则排比十里笙歌接著他。」
2.依次排列、编排。《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下。杜甫》:「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唐。元稹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诗:「钧天排比箫韶待,犹顾人间有别情。」
3.一种修辞学上的辞格。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藉以表达出同范围、同性质的意象,称为「排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周敦颐 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依次排列、编排。《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下。杜甫》:「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唐。元稹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诗:「钧天排比箫韶待,犹顾人间有别情。」
3.一种修辞学上的辞格。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藉以表达出同范围、同性质的意象,称为「排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周敦颐 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漢語大詞典》:比闾(比閭)
木名。即棕榈。《逸周书·王会》:“ 白州 比閭,比閭者华若羽。伐其本为车,终行不败。” 孔晁 注:“ 白州 东南,蛮与 白 民接也,水中可居曰州,州中出此珍木。” 朱右曾 校释:“愚谓比閭即‘并閭’也。《本草拾遗》云:櫚木出 安南 ,性坚,紫黑色。有花纹者名曰‘花閭’。”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閭,使之相受。”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比閭”泛称乡里。 宋 苏洵 《议法》:“比閭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姦大猾束手请死。” 清 刘大櫆 《慎始》:“天下之事,惟其未有以倡之,有一人倡之於前,以至比閭族党之间,相效而成俗。”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閭,使之相受。”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比閭”泛称乡里。 宋 苏洵 《议法》:“比閭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姦大猾束手请死。” 清 刘大櫆 《慎始》:“天下之事,惟其未有以倡之,有一人倡之於前,以至比閭族党之间,相效而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