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69,分285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比侔
比耦
比期
骈比
比才
论比
流比
师比
伯比
比苏
对比
比合
赋比兴
和比
比代
《漢語大詞典》:比侔
齐等,等同。金史·习不失传:“ 太祖 每伐 辽 ,輒命 习不失 与 太宗 居守,虽无方面功,而倚任与 撒改 比俟矣。”
相比。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诗:“雷霆助光怪,气象难比侔。”
《漢語大詞典》:比耦
(1).并肩耦耕。左传·昭公十六年:“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 杜预 注:“用次更相从耦耕。”
(2).指耕田者。 清 龚自珍 《农宗答问第五》:“诛其大宗,放流其羣宗,取其田以食兴王之宗室、亚旅、比耦也。不能,姑徙之。”
(3).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 郑玄 注:“比,选次之也。”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 明 李东阳 《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艺类也,君子所不可缺……宾主有分,比耦有数。” 清 夏炘 学礼管释:“凡未射之先,司射先比耦。比,训选择。”
《漢語大詞典》:比期
(1).古代官府催缴租税的限期。 清 袁枚 新齐谐·大乐上人:“其邻人 周 某,充县役,家贫,承催税租,皆侵蚀之,每逢比期,輒向上人借贷。”
(2).旧 中国 银钱业和工商业公定的一种债权债务结算日期。如以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为“小比期”,以每月十五日和月底最后一天为“大比期”。一般拆放短期款项,即以半个月为期。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我们得借比期来开销工资,来买米。”
《國語辭典》:骈比(駢比)  拼音:pián bì
形容多且密集排列的样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注》:「池之四周,居民骈比,填褊秽陋,而泉源不绝。」唐。张九龄〈荔枝赋〉:「皮龙鳞以骈比,肤玉英而含津。」
分類:排列相接
《国语辞典》:比才  拼音:bǐ cái
George Bizet
人名。(西元1838~1875)法国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学于巴黎音乐学院。作有管弦乐〈西班牙小夜曲〉,歌剧《卡门》、《采珠者》、《贝城一丽姝》等。
《漢語大詞典》:论比(論比)
选择比较。论,通“ 抡 ”。管子·小匡:“令夫工羣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国语·齐语:“令夫工羣萃而州处,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 韦昭 注:“论,择也。比,比其善恶也。”
分類:选择
《漢語大詞典》:流比
同类比照类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世人或有文章引‘伐鼓渊渊’者,宋书已有屡游之誚;如此流比,幸须避之。”《宋书·殷琰传》:“去冬开天之始,愚迷者多,如足下流比,进非社稷宗臣,退无顾命寄託,朝廷既不偏相嫌责,足下亦復无所独愧。”
《漢語大詞典》:师比(師比)
带钩。战国策·赵策二:“﹝ 赵 武灵王 ﹞遂赐 周绍 胡服衣冠,具带黄金师比,以傅王子也。”参见“ 带钩 ”。
分類:带钩
《國語辭典》:带钩(帶鉤)  拼音:dài gōu
古代用于扣拢腰带的钩,多用金属制作。《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
《漢語大詞典》:伯比
复姓。 战国 时 楚 有 伯比仲华 。见通志·氏族一
分類:复姓
《韵府拾遗 虞韵》:比苏(比苏)
汉书地理志益州郡县比苏
《國語辭典》:对比(對比)  拼音:duì bǐ
1.以两种相异之观念或事物,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如黑与白、大与小,互相比较对照,使其特徵更加明显,称为「对比」。如:「对比色」、「对比他前后的表现,确实是进步多了。」
2.比例。如:「班上男女生的人数对比是二比三。」
《国语辞典》:比合  拼音:bǐ hé
相比斗、较量。《董西厢》卷二:「贤不是九伯与风魔,世言了怎改抹?见法聪临阵恁比合,与飞虎冲军恶战讨,也独力难加他走却。」
分类:相比较量
《国语辞典》:赋比兴(赋比兴)  拼音:fù bǐ xìng
作诗的三种表现方法。赋是铺陈其事,比是以彼喻此,兴是托物兴词。《诗经。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分类:作诗铺陈
《漢語大詞典》:和比
和睦;和谐。周礼·春官·筮人“六曰巫比” 汉 郑玄 注:“比,谓筮与民和比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
《韵府拾遗 队韵》:比代
宋书沈怀文传比代相沿历朝罔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