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敌(無敵)  拼音:wú dí
没有可相对抗、比拟的。《三国演义》第五回:「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久闻足下手中无敌,今日请先听箭风。」
《漢語大詞典》:非偶
(1).左传·桓公六年:“ 齐侯 欲以 文姜 妻 郑 大子 忽 ,大子 忽 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 齐 大,非吾耦也。’”耦,同“ 偶 ”。后因用“非偶”谓不适当的婚配或不相称的配偶。《宋书·武帝纪中》:“自以地卑位重,荷恩崇大;乃以庶孽与 德文 嫡婚,致兹非偶,实由威逼。” 唐 白敏中 《息夫人不言赋》:“势异丝萝,徒新婚而非偶;华如桃李,虽结子而无言。”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奴家 何氏 ,不幸遇了奸谋,失身非偶。”
(2).无可匹敌,不能比拟。 唐 薛能 《牡丹》诗之二:“自高轻月桂,非偶贱池莲。”
《漢語大詞典》:比德
(1).指结党营私的行为。《书·洪范》:“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 孔 传:“民有安中之善,则无淫过朋党之恶、比周之德。” 蔡沉 集传:“比德,私相比附也。”
(2).同心同德。国语·晋语八:“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楚辞·大招》:“比德好间,习以都只。” 王夫之 通释:“比德,同心。”
谓德行、德教可与之比拟、比配。《礼记·玉藻》:“君子於玉比德焉。”史记·商君列传:“故吾以彊国之术説君,君大説之耳,然亦难以比德於 殷 周 矣。”后汉书·杨震传:“拟踪往古,比德哲王。” 明 何景明 《玉冈黔国地种竹》诗:“比德亮无瑕,抱节诚可久。”
《漢語大詞典》:窃比(竊比)
谦词。私自比拟。《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 老彭 。’” 刘宝楠 正义:“窃者,《广雅·释詁》云:私也。夫子谦言,不敢显比 老彭 ,故言私比也。” 唐 苏瑰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如临窃比微臣惧,若济叨陪圣主游。” 宋 陆游 《岁晚》诗:“从宦虽如棋已决,治经窃比茧初繅。”
《國語辭典》:形状(形狀)  拼音:xíng zhuàng
1.外貌、模样。《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2.状况、情形。《东观汉记。卷一二。马严传》:「建初中病,遣功曹史李龚奉章诣阙,帝亲召见龚,问疾病形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府尹见这般形状,心下愈加狐疑,却是免不得体面,喝叫打著。」
3.形容、描述。明。李贽〈解经文〉:「其为昏扰扰相,殆不容以言语形状之矣。」
《國語辭典》:咏絮(詠絮)  拼音:yǒng xù
晋代才女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句咏雪。见《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后遂以称美能作诗文的才女。
《漢語大詞典》:所拟(所擬)
(1).所能比拟。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拟也。”
(2).所作(文章)。文选·陆机〈文赋〉:“必所拟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 吕延济 注:“所作篇目或不殊古人之则,辞句闇合於古篇者。”
《漢語大詞典》:比事
(1).指排比史实。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孔颖达 疏:“比次褒贬之事,是比事也。”
(2).指连缀性质相同的事类以为比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其《三让公封》,理周辞要,引义比事,必得其偶。”
《漢語大詞典》:相方
观察方位。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乃经工庀材,考极相方。”
分類:观察方位
《漢語大詞典》:家丘
亦作“ 家邱 ”。“ 东家丘 ”的省称。 即 孔丘 。常以比拟尚未为人所知的博识君子。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怪乃轻其家 丘 ,谓为倩人。” 张铣 注:“ 鲁 人不识 孔丘 圣人,乃云:我东家 丘 者,吾知之矣。言轻 孔丘 也。” 唐 高适 《别从甥万盈》诗:“诸生曰 万盈 ,四十乃知名。宅相予偏重,家 丘 人莫轻。” 章炳麟 《论汉字统一会》:“黜我崇彼,所谓轻其家邱者矣。”参见“ 东家丘 ”。
《漢語大詞典》:东家丘(東家丘)
《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漢語大詞典》:协比(協比)
(1).勾结;依附。书·盘庚下:“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孔 传:“汝勿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 陆德明 释文:“比,毗志反。”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而宦官 黄皓 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 阎宇 与 皓 协比。”旧唐书·李渤张仲方等传论:“ 南纪 ( 李汉 )有良史才,足以自立,而协比权幸,颠沛终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 丁谓 与 雷允恭 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
(2).谓与人和睦、融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 杨伯峻 注:“诗·小雅·正月句。‘协比’今作‘洽比’,义同。比,去声,协比,协和亲附也。”
(3).调和,使和谐。史记·乐书论:“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4).犹言比方,比拟。
《漢語大詞典》:象类(象類)
相象,比拟。 汉 王充 论衡·纪妖:“直梦者梦见甲,梦见君,明日见甲与君,此直也。如问甲与君,甲与君则不见也。甲与君不见,所梦见甲与君者,象类之也。”汉书·魏相丙吉传赞:“古之制名,必繇象类,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图画天地,品类羣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託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繆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分類:比拟
《漢語大詞典》:疑论(疑論)
(1).疑似的言论。 汉 王充 论衡·雷虚:“无是非之分,故无是非之实。无以定疑论,故虚妄之论胜也。”
(2).谓比拟朋党论处。疑,通“ 拟 ”。后汉书·申屠蟠传:“居二年, 滂 ( 范滂 )等果罹党錮,或死或刑者数百人, 蟠 确然免於疑论。”
分類:比拟言论
《國語辭典》:比喻  拼音:bǐ yù
将两种相似的事物相比,使得所说的话或所写的文章具体生动,容易了解,富有形象化。例如吝啬的人,可用铁公鸡来比喻其一毛不拔。
《漢語大詞典》:拟圣(擬聖)
(1).比拟圣人。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於天下者乎?”
(2).仿效圣人。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解》:“ 孟子 退自 齐 梁 ,述 尧 舜 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