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25,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孟母
母弟
母亲
无母
西母
母道
母兄
从母
生母
拜母
嫫母
飓母
养母
养母
母德
《國語辭典》:孟母  拼音:mèng mǔ
孟子的母亲。仉姓。曾经三次迁移其居,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后世奉为贤母的典范。
《國語辭典》:母弟  拼音:mǔ dì
称谓。称同母所生的弟弟。《史记。卷一○○。季布传》:「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
《國語辭典》:母亲(母親)  拼音:mǔ qīn
称谓。称妈妈。《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孙权失惊曰:『母亲有话明说,何苦如此?』」《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漢語大詞典》:无母(無母)
(1).失去母亲。吕氏春秋·不广:“ 公子小白 无母,而国人怜之。”
(2).鸟名。仪礼·公食大夫礼“加於下大夫以雉兔鶉鴽” 汉 郑玄 注:“鴽,无母。”
《漢語大詞典》:西母
(1). 西王母 。 晋 傅玄 《正都赋》:“ 东父 翳青盖而遐望, 西母 使三足之灵禽。” 唐 李贺 《马诗》之七:“ 西母 酒将阑, 东王 饭已乾。” 宋 张元干 《好事近》词:“ 西母 醉中微笑,看蟠桃初结。”参见“ 西王母 ”。
(2).指 清 慈禧太后 。俗称 西太后 。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传书信口訶 西母 ,改制称尊託素王。”
《國語辭典》:西王母  拼音:xī wáng mǔ
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西王母住在昆崙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也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王母」、「王母娘娘」。
《漢語大詞典》:母道
(1).为母之道。道,指道德、天性、天职等。礼记·昏义:“天子脩男教,父道也;后脩女顺,母道也。” 汉 刘向 列女传·弃母姜嫄:“ 弃 母 姜嫄 ,清静专一。履蹟而孕,惧弃於野。鸟兽覆翼,乃復收恤。卒为帝佐,母道既毕。” 唐 韩愈 《考功员外卢君墓铭》:“夫人 李 姓, 陇西 人。君在,配君子无违德;君殁,训子女得母道甚。”
(2).母亲的行辈。礼记·大传:“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孔颖达 疏:“道,犹行列也。若其夫随属於己之父行者,其妻皆即己之母行也,故云‘妻皆母道也’。”
《國語辭典》:母兄  拼音:mǔ xiōng
同母所生的哥哥。《公羊传。隐公七年》:「母弟称弟,母兄称兄。」三国魏。嵇康 幽愤诗:「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國語辭典》:从母(從母)  拼音:zòng mǔ
称谓。称母亲的姊妹。《尔雅。释亲》:「母之姊妹为从母。」唐。元稹《莺莺传》:「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也称为「姨妈」、「姨母」、「姨娘」。
《國語辭典》:生母  拼音:shēng mǔ
生身母亲,相对于养母、继母而言。明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二。光宗孝元郭皇后传:「孝和王太后,熹宗生母也,顺天人。侍光宗东宫,为选侍。」
《國語辭典》:拜母  拼音:bài mǔ
古代交谊深厚者相访时,拜谒其母的礼节。《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國語辭典》:嫫母  拼音:mó mǔ
古时的丑女,黄帝的第四妃子。参见「方相氏」条。
分類:黄帝四妃
《國語辭典》:飓母(颶母)  拼音:jù mǔ
夏秋之间,出现的如虹之晕。为飓风来临的前兆。唐。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天黄生飓母,雨黑长枫人。」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南海秋夏閒,或云物惨然,则其晕如虹,长六七尺,比候,则飓风必发,故呼为飓母。」
《國語辭典》:养母(養母)  拼音:yàng mǔ
奉养母亲。《南史。卷五五。冯道根传》:「少孤家贫,佣赁以养母。」
《國語辭典》:养母(養母)  拼音:yǎng mǔ
1.称谓。称非亲生而经由拜认的母亲。也称为「假母」、「义母」、「养娘」。
2.收养妓女或开设妓院的妇女。也称为「养家儿」。
《漢語大詞典》:母德
人母的德性。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薄太后 母德慈仁, 孝文皇帝 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
分類: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