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尊萱
(1).对自己母亲的敬称。《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幽冥游遍不见娘,思想尊萱哭断肠,泪两行。”
(2).敬称他人之母。
《國語辭典》:婆媳  拼音:pó xí
婆婆和媳妇。如:「这婆媳俩感情融洽,相偕为家中打理一切。」《儒林外史》第三回:「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著吃了饭。」《红楼梦》第七回:「早有贾珍之妻尤氏,与贾蓉之妻秦氏,婆媳两个引了多少姬妾丫鬟媳妇等,接出仪门。」
《国语辞典》:老尊堂  拼音:lǎo zūn táng
称谓。尊称人年岁已高的母亲,即老母亲。《金瓶梅》第四五回:「牵挂著我有情人,姊妹们抱管的紧。老尊堂不放松,显的我言而无信。」
《国语辞典》:太师母(太师母)  拼音:tài shī mǔ
尊称老师的母亲或双亲的师母。
《国语辞典》:姨儿(姨儿)  拼音:yí ér
称谓。北平方言。称母亲的姊妹。
《國語辭典》:姨父  拼音:yí fù
称谓。称母亲姊妹的丈夫。也称为「姨丈」。
《國語辭典》:姨表  拼音:yí biǎo
称谓。称属于姨母方面的表亲。相对于姑表而言。如姨母的儿子与自己为姨表兄弟。
《漢語大詞典》:皇媪
指 汉高祖 刘邦 的父亲和母亲。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侯公 伏軾,皇媪来归。” 张铣 注:“皇,谓 高祖 父也, 高祖 即位为太上皇;媪,谓 高祖 母,女老曰媪。”
《漢語大詞典》:安登
古代传说中的 神农 母亲名。参阅竹书纪年·炎帝神农氏纪《春秋元命苞》、 宋 罗泌 路史·炎帝神农氏纪
分類:神农母亲
《漢語大詞典》:阿太
太君。古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后用以对他人母亲的尊称。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南堂太君》:“所谓太君堂者, 浙 西所在有之。先舅氏 姚平泉 先生《瓶山集》《临平竹枝词》云:‘联袂牵裾半女郎,农家生计在鱼秧。安排纸马悤悤去,明早烧香阿太堂。’阿太堂,即太君堂也。”
《漢語大詞典》:阿摩敦
古鲜卑语。母亲。周书·晋荡公护传:“仍令人为 阎 作书报 护 曰:‘ 盛洛 小於汝,汝等三人竝呼吾作“阿摩敦”。’”
分類:鲜卑母亲
《漢語大詞典》:饭感(飯感)
谓因孝养母亲而感动上天。典出南史·孝义传上·陈遗:“ 宋 初 吴郡 人 陈遗 ,少为郡吏,母好食鎗底饭。 遗 在役,恒带一囊,每煮食輒録其焦以貽母。后 孙恩 乱,聚得数升,恒带自随。及败逃窜,多有饿死, 遗 以此得活。母昼夜泣涕,目为失明,耳无所闻。 遗 还入户,再拜号咽,母豁然即明。”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陈遗 饭感, 陶侃 酒限。”
《漢語大詞典》:慈纶(慈綸)
皇帝对母亲旨意的敬称。清史稿·世祖纪二:“ 端敬皇后 於皇太后克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
《國語辭典》:大婶(大嬸)  拼音:dà shěn
1.称谓。尊称与母亲同辈,而年龄较小的妇人。《金瓶梅》第四二回:「这不是韩大叔来了!韩大婶这里不信我说哩!」《醒世姻缘传》第八回:「当初你大婶原该自己拿出主意,立定不肯,大叔也只得罢了。」
2.称呼比较年长的妇人。如:「小朋友在百货公司跟爸妈走散了,热心的大婶带他到服务台广播寻人。」
《漢語大詞典》:母敕
母亲的告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经 ﹞为尚书,助 魏 ,不忠於 晋 ,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
分類:母亲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