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崔无诐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唐博陵人。娶萧至忠女,至忠败,被贬。久乃为益州司马。杨国忠引为少府监,守荥阳。安禄山攻荥阳,率众拒之,城破被害。谥毅勇。
关师古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九九五
关师古(?——一一四二),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建炎末为秦凤路第十将。绍兴初统制熙、秦西路军马,除荣州防禦使。四年,降伪齐。后复归宋,为雄武军承宣使,累官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御前统制。十二年卒,赠昭化军节度使,谥毅勇。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二、五四、一三一、一四四,《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六、兵一五之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72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二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
词学图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总名《曾文正公全集》。
维基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也是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儒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1852年奉旨组办湘军,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其所创立的湘军更成为晚清的依傍,曾国藩亦因此地位大幅上升,成为汉臣之首,同时亦扩大了地方权力,其门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势力幅及整个官场。1860年8月,授曾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寻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开始曾国藩支持恭亲王奕䜣主持的洋务运动,大力支持地方兴办实业,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对待洋人,从而成为慈禧太后的重臣。1871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但因与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骂,甚至被讽为「曾国贼」,因此积劳成疾,结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岁,谥文正。曾国藩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有《曾文正公全集》。1864年7月,曾国藩和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当时的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屠城,死伤无数。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头”、“曾屠户”等词称呼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又有一说,“曾剃头”此一外号来自曾国藩治军极严,小过即斩,号称「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中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890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字劼刚。曾国藩长子。同治九年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四年出任驻英、法大臣。后充驻俄大臣,改崇厚已订之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时,力与法人争辩。回国后官至兵部左侍郎。学术贯通中西。有《曾惠敏公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八
曾纪泽,字劼刚,湘乡人。袭一等毅勇侯,官至户部侍郎。谥惠敏。有《归朴斋诗钞》。
《國語辭典》:毅勇  拼音:yì yǒng
坚决勇敢。唐。元稹〈授杜叔良左领军卫大将军制〉:「遂俾驱攘,实资毅勇。」《新五代史。卷一三。梁家人传。朗王存传》:「太祖奉昭宗还京师,拜友宁建武军节度使,赐号迎銮毅勇功臣。」
分類:毅勇英勇
《國語辭典》:刚烈(剛烈)  拼音:gāng liè
刚直贞烈。《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序》:「肆情刚烈,成其不桡之威。」《红楼梦》第六六回:「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
《國語辭典》:铁人(鐵人)  拼音:tiě rén
形容体魄特别强健的人,常指运动健将而言。如:「杨传广先生有『亚洲铁人』之称。」
《國語辭典》:金人  拼音:jīn rén
1.金属铸成的人像。《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文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佛像。《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天竺传》:「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3.宋人称金国的人民为「金人」。
《漢語大詞典》:沈悍
亦作“沉悍”。 沉毅勇猛。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序:“﹝ 武諤 ﹞质木沉悍,慕 要离 之风。”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公﹞为人沉悍篤实,不苟为笑语。”
《漢語大詞典》:铁丈夫(鐵丈夫)
对坚毅勇武的人的美称。《太平天囯歌谣·一将登采石》:“一将登 采石 ,攻破城 当涂 。不是城豆腐,人是铁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