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殖民  拼音:zhí mín
强权以武力或经济力量对弱小的民族与区域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的一贯政策。通常表现在海外移民、资本输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文化支配和奴隶贩卖等方面。
《國語辭典》:殖民地  拼音:zhí mín dì
被殖民的地区,殖民地居民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人权皆被剥夺,自然与文化资产亦受管控,常被以特定的空间文化治理型式来管辖,语言与文化也常呈混种状态。参见「殖民」、「殖民主义」条。
《國語辭典》:殖民主义(殖民主義)  拼音:zhí mín zhǔ yì
一种政治主张与实践,以优势武力或经济力占据并统治其他地区作为殖民地,并以剥削的方式支配该地人民与资源;殖民主义对殖民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空间、语言、文化与认同等方面常有深刻的影响。殖民主义的重要案例包括:十六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强权对亚洲、美洲与非洲各国的殖民,以及十九世纪晚期日本对韩国与台湾的殖民等。
《漢語大詞典》:亚殖民地(亞殖民地)
即半殖民地。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四:“自己国内的产业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便不能不向外发展,去找寻殖民地或者亚殖民地,于是便发生出战争。”
分類:半殖民地
《国语辞典》:工业殖民地(工业殖民地)  拼音:gōng yè zhí mín dì
为救济失业贫乏,将失业者移居于某一指定地方,使其从事某种劳动。
《国语辞典》:殖民教育  拼音:zhí mín jiào yù
殖民国家在殖民地区所建立的教育设施和教育制度。其目的在同化殖民地区的人民,使之对殖民国家发生浓厚的感情,并接受其文化。
《国语辞典》:殖民政策  拼音:zhí mín zhèng cè
殖民国家统治或经营殖民地所采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的政策。
《国语辞典》:殖民政府  拼音:zhí mín zhèng fǔ
殖民国家在殖民地所建立的政府机构。此政府完全听命于殖民国,以有效的为殖民国家控制殖民地。
《国语辞典》:次殖民地  拼音:cì zhí mín dì
同时为许多国家的殖民地,地位比一般殖民地还不如,称为「次殖民地」。
《漢語大詞典》:半殖民地
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自从世界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 以后,腐朽的 中国 封建社会即逐渐解体而沦为半殖民地。” 冰心 《再寄小读者》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一个一个地独立起来了。”
《國語辭典》:本土  拼音:běn tǔ
1.原来生长的地方。《书经。多士》:「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干止。」汉。孔安国。传:「汝多为顺事,乃庶几还有汝本土。」《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南单于遣子入侍,奉奏诣阙。于是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谷、代八郡民归于本土。」
2.殖民国家本国的领土。相对于殖民地而言。
《國語辭典》:土库(土庫)  拼音:tǔ kù
1.贮藏私人财物的仓库,通常指坟墓。元。张可久〈落梅风。土库千年调〉曲:「土库千年调,金疮百战功,叹兴亡一场春梦。」《醒世恒言》卷三八:「他生平省俭惜福,不肯过费,俱将来藏置土库中。」
2.城市名。(Turku)为芬兰西南岸的古老城市,濒临奥拉河口。建有全国最大的烟草厂和海军造船厂,通用瑞典及芬兰两种语言。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为芬兰的文化中心及第二大港。
《漢語大詞典》: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1857年5月10日,起义在密拉特爆发。第二天起义军攻占首都德里。起义波及印度北部、中部、南部的二十个地区。1859年起义遭到镇压。
《漢語大詞典》:土邦
亚洲 和 非洲 某些国家在 英国 殖民统治下以独立形式存在的政权,一国之内可有若干个土邦。
《漢語大詞典》:夷鬼子
犹言洋鬼子。旧时对外国殖民者的憎称。《清朝野史大观·徐时栋偷头记》:“西夷 英吉利 据 寧波府 …… 华 人谓夷鬼子。”《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癸丑嘉定纪事》:“兵备道 吴健彰 被劫,旋为夷鬼子扶去。”
分類:外国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