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2,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新鬼
人鬼
追荣
追往
碎玉
复三
战骨
讣闻
告别
抚存
属纩
朽骨
旅榇
送终
追崇
《國語辭典》:新鬼  拼音:xīn guǐ
刚刚去世者的鬼魂。《左传。文公二年》:「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分類:死者鬼魂
《漢語大詞典》:人鬼
(1).旧指死者的灵魂。 唐 韩愈 《原道》:“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饗。”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宗庙之乐……宫、角、徵、羽相次者,人乐之叙也,故以之求人鬼。”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其合乎天神、地祇、人鬼之典法者,秩宗之所掌,缝掖诸生之所诵习,百世不废者也。”
(2).人和鬼。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漢語大詞典》:追荣(追榮)
为死者追加恩荣。北齐书·杨愔传:“追荣之盛,古今未之有也。” 唐 元稹 《赠乌重胤父承玭等制诰》:“永锡追荣,用章彝训。” 明太祖 《祖永嘉郡公诰》:“今朕褒赏功臣,焕扬礼典,追荣颁宠,爵及先世。”
《漢語大詞典》:追往
追念往事;追悼死者。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深心追往,远情逐化。”《元典章新集·刑禁·禁骚扰》:“僧道人等,非因亲戚,指以追往为名,私相交通,受其餽遗。” 清 归庄 《祭钱牧斋先生文》:“感时追往,忽復泪下淋浪。”
《國語辭典》:碎玉  拼音:suì yù
比喻洁白的牙齿。《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那女子启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向前道个万福。」《三国演义》第八回:「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國語辭典》:复三(復三)  拼音:fù sān
旧时死人埋葬后三天,要请出家人念经超度,称为「复三」。《醒世姻缘传》第一八回:「到了初八日复过三,叫阴阳官洒扫了中堂,打点到雍山庄上。」
《漢語大詞典》:战骨(戰骨)
战死者的骸骨。 唐 李颀 《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 汉 家。”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草满畬田多战骨,花飞驛路少人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庙堂有策军书急,天地无情战骨多。”
分類:死者骸骨
《國語辭典》:讣闻(訃聞)  拼音:fù wén
报告丧事的柬帖。《红楼梦》第一三回:「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
《國語辭典》:告别(告別)  拼音:gào bié
辞别。《儒林外史》第八回:「两边船上都要赶路,不可久迟,只得告别。」
《國語辭典》:抚存(撫存)  拼音:fǔ cún
安抚慰问。《后汉书。卷三五。张纯传》:「修复祖宗,抚存万姓,天下旷然,咸蒙更生。」南朝宋。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抚存悼亡,感今怀者。」
《國語辭典》:属纩(屬纊)  拼音:zhǔ kuàng
人临终前,将棉絮置其口鼻附近,以观察其气息的有无。《礼记。丧大记》:「属纩以俟气绝。」也作「紸纩」。
《漢語大詞典》:朽骨
谓死者之骨。亦指死者。韩非子·忠孝:“朽骨烂肉施於土地,流於川谷。”汉书·王莽传下:“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陇发掘,害徧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 莽 之甚者也。” 唐 李绅 《悲善才》诗:“闻道善才成朽骨,空餘弟子奉音徽。”
分類:死者
《漢語大詞典》:旅榇(旅櫬)
(1).客死者的灵柩。 唐 刘禹锡 《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闻君旅櫬,既及 岳阳 。寝门一慟,贯裂衷肠。”《旧唐书·列女传·女道士李玄真》:“哀妾三代旅櫬暴露,各在一方,特与发遣,归就大塋合祔。”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雍熙妇人词》:“此寺盖其旅櫬所在也。”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旅櫬梦魂中,盼家山千万重。”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土著之民,墓田丙舍,皆已为谷为陵,矧旅櫬耶?”
(2).谓暂寄灵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櫬在梵王宫。”
《國語辭典》:送终(送終)  拼音:sòng zhōng
1.在父母或亲长临终前服侍于旁。也指办理父母或亲长丧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你娘今日死了,实是囊底无物,送终之具,一无所备。」《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就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2.了结性命,断送毁灭。如:「你这么大意露白钱财,不怕别人把你送终。」
《漢語大詞典》:追崇
对死者追加封号。梁书·侯景传:“ 景 又矫 萧栋 詔,追崇其祖为大将军,考为丞相。”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至如 元 氏起于边朔,其君乃一部之酋长耳, 道武 追崇所及,凡二十八君。”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锡望 守城而死已有追崇。” 清 昭梿 啸亭续录·本朝祧庙之制:“本朝 太祖 肇基东土,抚有寰区,追崇 原皇帝 四圣神主,即安奉於大庙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