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武装(武裝)  拼音:wǔ zhuāng
1.军服、武器等装备。如:「全副武装」。
2.以物质的装备或心理的建设来加强。如:「一旦外侮入侵,全国人民都要武装起来。」
《國語辭典》:武装部队(武裝部隊)  拼音:wǔ zhuāng bù duì
军队。
《漢語大詞典》:武装带(武裝帶)
近现代军官装束用的皮带。可挂手枪和指挥刀。 茅盾 《追求》一:“可怜他现在不挂武装带,只穿得一身破洋服,几乎连老婆也快要让渡给别人了。”
《漢語大詞典》:武装工作队(武裝工作隊)
抗 日 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指战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地方干部组成的精干的武装小分队。其任务是深入到敌占区进行武装斗争和宣传组织工作,灵活运用各种斗争方式打击瓦解敌军,摧毁伪组织和伪政权,配合根据地对敌斗争,使敌占区逐步变为根据地。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三:“在地方兵团方面,组织了许多经过良好训练,在军事、政治、民运各项工作上说来都是比较地更健全的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之敌后,打击敌人,发动民众的抗 日 斗争。”亦简称“武工队”。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回:“武工队也要经常到敌人屁股后面去活动,并组织那里的老百姓和敌人干。”
《漢語大詞典》:武装力量(武裝力量)
国家正规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第十五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子弟兵和各族人民的武装力量。”
《国语辞典》:武装中立(武装中立)  拼音:wǔ zhuāng zhōng lì
中立国采取军事防卫措施,使它们所主张的中立权利不受任一交战国的威胁。
《漢語大詞典》:二二八武装起义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高级汉语词典》:地方武装  拼音:dì fāng wǔ zhuāng
地方上的军队,尤指相对中央的军队而言
分类:地方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