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63,分218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正纚
正款
正爵
正景
正介
正钞
正宾
正房
折正
恭正
謇正
切正
挺正
讨正
避正寝
《分类字锦》:正纚
仪礼士冠礼宾筵前坐正纚兴
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款
指赋税中的正税。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苏福省减赋诏》:“朕格外体恤民艰,於尔民应徵钱漕正款,今(令)该地佐将酌减若干。”参见“ 正税 ”。
分類:赋税正税
《漢語大詞典》:正税
(1).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旧制,田税每斛更输二升,谓之‘雀鼠耗’, 章 ( 王章 )始令更输二斗,谓之‘省耗’” 元 胡三省 注:“按 唐明宗 天成 元年四月敕文:‘应纳夏秋税子,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祇纳正税数,不量省耗。’”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正税罔赢,诛责贪惏。”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今土货出口而復进口者,尤宜在紧要处设卡徵收。土货出口,以过卡准照为凭;洋货进口,以入卡准照为準,总期该商进口出口货物完一正税即有一子税办法,以期税课充裕。”
(2).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 清 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漢語大詞典》:正爵
(1).古代宾主行投壶之礼,以矢投壶中,胜者饮负者之爵,称为“正爵”。礼记·投壶:“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 孔颖达 疏:“正爵,谓胜饮不胜之爵也。以其正礼,故谓为正爵。”
(2).正式的爵位。 汉 班固 《白虎通·爵》:“侯者,百里之正爵。”《公羊传·僖公五年》“冬, 晋 人执 虞公 。 虞 已灭矣,其言执之何……灭者上下之同力者也” 汉 何休 注:“ 虞 称公者,夺正爵,起从灭也。”
《漢語大詞典》:正景
正大光明;正经。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后汉纪·后主》:“死得正景。英雄一腔热血,对面相洒,腐儒安足道哉!”《金瓶梅词话》第七三回:“正景姐姐吩咐的曲儿不叫他唱,平白胡枝扯叶的,叫他唱什么忆吹簫、李吹簫。”
《漢語大詞典》:正介
正使。明史·刘定之传:“今宜择内藴忠悃,外工专对,若 陆贾 、 富弼 其人者,使备正介之选,庶不失辞辱国。”
分類:正使
《漢語大詞典》:正钞(正鈔)
公文的正式抄本。《清会典事例·都察院·发钞》:“凡本章命下,事属某部院者,由某科即日钞清汉文諭旨,发交某部为正钞;如一事关涉数处者,将本章送於别科转发为外钞。”
《漢語大詞典》:正宾(正賓)
谓主要的客人。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杂费》:“乡饮酒礼每年两次……相沿,上席六卓,正宾一、僎宾一、介宾一、主宾二、司正一。”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礼隆於正宾,其次无不杀。”
分類:客人
《國語辭典》:正房  拼音:zhèng fáng
1.传统合院建筑中,位置在正面的房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对著照壁正中,一带正房。东西两路配房。」也称为「上房」。
2.正室,指元配妻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主门下不是正房生。」《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平氏到是明媒正娶,又且平氏年长一岁,让平氏为正房。」也称为「正妻」、「正室」。
《漢語大詞典》:折正
指正;纠正。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臣諫君以义,故折正之也。”新唐书·韩休传:“ 休 临事或折正 嵩 , 嵩 不能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朝廷与 契丹 通好岁久,故事、仪式,遗散者多,每使人生事,无以折正。”
分類:纠正
《漢語大詞典》:恭正
(1).敬慎清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2).工整;端正。 茅盾 《手的故事》:“可是一手字倒很恭正。” 曲波 《林海雪原》二五:“ 李勇奇 停止了嘻笑,恭正地站在 剑波 面前。”
《漢語大詞典》:謇正
忠贞正直。后汉书·韦彪传:“又諫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通才謇正,有补益於朝者。”北史·恩幸传·徐纥:“然性浮动,慕权利,外似謇正,内实諂諛。” 唐 独孤及 《驳太常拟故相国江陵尹谥议》:“言褊则失其謇正,称贞则遗其吝狭。”
《漢語大詞典》:切正
切磋相正。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嚶嚶” 汉 郑玄 笺:“言昔日未居位在农之时,与友生於山巖伐木,为勤苦之事,犹以道德相切正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至 鄴 已来,唯见 崔子约 崔瞻 叔姪, 李祖仁 李蔚 兄弟,颇事言词,少为切正。”
恰切平正。后汉书·周举传:“ 举 后举茂才,为 平丘 令。上书言当世得失,辞甚切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刘隗 切正,而刻文阔略。”
《漢語大詞典》:挺正
正直。《南史·齐江夏王锋传》:“既殊羣而抗立,亦含贞而挺正。”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 李希烈 反, 杞 素恶 颜真卿 挺正敢言,即令宣慰其军,卒为贼害。”
分類:正直
《漢語大詞典》:讨正(討正)
研讨订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景 ( 常景 )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见行於世,今二十篇是也。” 宋 曾巩 《授中书舍人谢启》:“其於讲求体要,讨正典章,出独断之渊深,号积年之希阔。”
分類:研讨订正
《漢語大詞典》:避正寝(避正寢)
见“ 避正殿 ”。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