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风(正風)  拼音:zhèng fēng
1.《诗经》国风周南、召南二十五篇为正风,邶、鄘以下为变风。
2.肃正不良风气。如:「正风专案」。
《國語辭典》:正声(正聲)  拼音:zhèng shēng
纯正无邪,合于韵律节拍的雅正音乐。《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文选。嵇康。琴赋》:「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
《漢語大詞典》:正变(正變)
诗经的正风、正雅和变风、变雅及遵循其创作原则的作品。晋书·庾峻传:“中庶子 何劭 论《风》《雅》正变之义。” 明 杨慎 《胡广论诗》:“然正变云扰,而剽袭雷同;比兴渐微,而风骚稍远。” 清 朱仕琇 《〈谿音〉序》:“今读所补琴操古歌益渊邃,正变备具。”
《漢語大詞典》:正俗
(1).匡正风俗。礼记·曲礼上:“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孔颖达 疏:“ 熊 氏云:教谓教人师法,训谓训説义理。以此教训,正其风俗。”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於準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诈伪以荡众心;故俗无姦怪,民无淫风。是谓正俗。”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
(2).谓文字的正体与俗体。 清 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凡例一:“是编从羣书纂録,字体正俗,略依本书。”
《漢語大詞典》:六诗(六詩)
(1).犹六义。《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郑玄 注:“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参见“六义”。
(2).指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参阅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
《國語辭典》:六义(六義)  拼音:liù yì
《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见〈诗大序〉。大抵说来,风为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此三种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漢語大詞典》:变正(變正)
指衰乱时的变风变雅和治平时的正风正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风》《雅》序人,事兼变正,颂主告神,义必纯美。”
《漢語大詞典》:检邪(檢邪)
制止不正风气。晋书·李重传:“臣闻立法无制,所以齐众检邪,非必曲寻事情,而理无所遗也。”
《漢語大詞典》:变大雅(變大雅)
古人所谓六诗(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之一。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六诗:“五曰变大雅。诗云:‘蝉离 楚 树鸣犹少,叶到 嵩山 落更多。’”
《漢語大詞典》:救时厉俗(救時厲俗)
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先秦 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