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端日
农历正月初一日。《岁华纪丽·元日》“八节之端” 明 胡震亨 注:“又云端日,谓履端者也。”
《漢語大詞典》:踏碛(踏磧)
亦作“蹋磧”。 旧时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到郊野溪滨宴乐,谓之踏碛。 宋 陆游 《蹋碛》:“ 鬼门关 外逢人日,蹋磧千家万家出。” 钱仲联 注引 王象之 《舆地纪胜》:“ 夔州路 大寧监 :岁在人日,郡守宴於溪滨,人从守出游,簪花歌舞,团聚而饮,日暮乃归,谓之踏磧。”
《漢語大詞典》:新朔
(1).指农历每月初一。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
(2).特指新年正月初一。 清 胡香昊 《漫兴》诗:“人间甲子更新朔,江上峯峦未改青。”
《漢語大詞典》:散灯(散燈)
古代风俗,于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晚上在家中燃灯遍散各处以辟除不祥。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十三日,家以小琖一百八枚,夜灯之,徧散井、灶、门户、砧石,曰散灯也。其聚如萤,散如星,富者灯四夕,贫者灯一夕止。” 阿英 《“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十三这一天,夜里张灯,家家以小钱(琖)一百零八枚,遍散在井、灶、门户、砧石一些地方,叫做‘散灯’。”
《國語辭典》:蟠桃会(蟠桃會)  拼音:pán táo huì
戏曲剧目。叙述王母摆设蟠桃会,八仙过海赴宴,不料,海中鱼精摄去韩湘子,八仙乃求助于天兵,救出韩湘,擒斩鱼精。
《漢語大詞典》:蟠桃胜会(蟠桃勝會)
神话中 西王母 在 瑶池 设的品尝仙桃的宴会。其雏形见《汉武内传》《西游记》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设宴,大开宝阁, 瑶池 中做‘蟠桃胜会’。”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天上的贵族要开蟠桃胜会,他们依着‘上会的旧规’,自然不请这位前任弼马温。”亦作“ 蟠桃嘉会 ”。《西游记》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见招,去赴蟠桃嘉会。’”亦省作“ 蟠桃会 ”、“ 蟠桃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重会》:“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白雪遗音·八角鼓·玉液琼浆:“古来饮酒有仙方,蟠桃会上孰为王。”白雪遗音·剪靛花·一朵红云:“八仙过海来庆寿,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参见“ 蟠桃 ”。
《漢語大詞典》:烧灯节(燒燈節)
指元宵节。旧俗于正月十五晚张灯结彩,供人通宵观赏,故称。 宋 刘辰翁 《忆秦娥》词:“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
《漢語大詞典》:正晦
农历正月晦日。即正月的末一天。隋书·礼仪志四:“正晦汎舟,则皇帝乘舆,鼓吹至行殿。”
《漢語大詞典》:晦节(晦節)
唐 代节日名。在正月晦日。 唐 宋之问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诗:“晦节望高楼,山川一半春。” 唐 岑参 《晦日陪侍御泛北池》诗:“春池满復宽,晦节耐邀欢。” 唐 解琬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欢娱属晦节,酩酊未还家。”参见“ 晦日 ”。
《國語辭典》:晦日  拼音:huì rì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晦日用兵,兵法所忌。」
《漢語大詞典》:茧卜
古代风俗,上元日,以面作茧形,馅中置纸签或木片,上书大小官名,人自拈取,以卜异日官品高下,名为“蠒卜”。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官
《漢語大詞典》:十三月
(1).指农历正月。《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 唐 孔颖达 疏:“《春秋元命包》曰:‘ 周 人以十一月为正, 殷 人以十二月为正, 夏 人以十三月为正。’”《后汉书·陈宠传》:“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 夏 以为春。” 李贤 注:“十三月,今正月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三易之名:“ 夏 以十三月为正……所谓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耳。”参见“ 三正 ”。
(2).指 殷商 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史记·历书“十二无大餘” 唐 司马贞 索隐:“岁有十二月,有闰则云十三月。”按,“十三月” 殷 墟卜辞中常见。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ēng
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称为「三正」。《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自)洎周公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也称为「三统」。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èng
天、地、人的正道。《书经。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汉。孔安国。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
《漢語大詞典》:闹元宵(鬧元宵)
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 汉 ,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 元 王德信 《北西厢记·斋坛闹会》:“老的少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 李瑛 《正月十五》诗:“正月十五春风高,家家闹元宵。” 袁鹰 《一声绣金匾》:“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参见“ 元宵 ”。
《國語辭典》:元宵  拼音:yuán xiāo
1.元宵节的简称。参见「元宵节」条。
2.将馅放在铺有糯米粉的竹篮上,再用双手摇晃竹篮,使糯米粉均匀的黏在馅上,如此重复数次而制成的球形食品,称为「元宵」。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
《漢語大詞典》:淹九
明 朝风俗,京城正月举行灯市,于十八日收灯。次日,男女倾城出西郊 白云观 ,嬉游宴饮,名曰耍“烟九”。或称“淹九”。殆以灯事阑珊,未忍遽舍,取淹留之义。参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
《國語辭典》:殷正  拼音:yīn zhēng
商代以十二月为正月,称为「殷正」,亦代指殷历。《史记。卷二六。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漢語大詞典》:迎灶(迎竈)
腊月廿三夜送灶神后,俗于正月初一迎祭灶神谓“迎灶”,或曰接灶。清嘉录·接灶引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 燕 俗,元旦合家少长罗拜灶神以祝,曰迎灶。”
《漢語大詞典》:建寅月
夏历正月。新唐书·肃宗纪:“ 宝应 元年建寅月甲申,追册 靖德太子 琮 为皇帝。”参见“ 建寅 ”。
分類:夏历正月
《國語辭典》:建寅  拼音:jiàn yín
夏历以寅月为岁首,称为「建寅」。《淮南子。天文》:「天一元始,正月建寅。」后指阴历正月。唐。张子容〈长安早春〉诗:「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