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艳唱(豔唱)
艳情的歌唱。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二:“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 唐 皇甫嵩 《醉乡日月》:“醉得意宜艳唱,宣其和也。” 宋 李觏 《江亭醉后》诗:“艳唱声非雅,戏谈理当譎。”
分類:艳情歌唱
《漢語大詞典》:吟歌
吟咏歌唱。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曾子 见疑而吟, 伯奇 被逐而歌,疑逐与拘同,吟、歌与叹等。” 唐 谭用之 《贻费道人》诗:“吟歌云鸟归樵谷,卧爱神仙入画家。”
《國語辭典》:歌剧(歌劇)  拼音:gē jù
opera
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十六世纪末始于义大利,结合文学、戏剧、音乐、舞台艺术等,而以音乐为主,通常由管弦乐团伴奏,后渐流行于欧洲各地。
《国语辞典》:梨花片  拼音:lí huā piàn
乐器名,打击乐器。最早流行于山东。农民歌唱时,拿农具犁铧两块碎片击节。发展成大鼓后,仍保留了这种击节方式,用两块半圆形铁片或铜片代替犁铧碎片,左手食指夹击发音。也称为「月牙片」。
《国语辞典》:歌坛(歌坛)  拼音:gē tán
歌唱界。如:「她是当今歌坛最有名的歌手。」也作「歌场」。
分类:歌唱
《漢語大詞典》:歌戏(歌戲)
歌唱嬉戏。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羣聚,相就歌戏。”
分類:歌唱嬉戏
《漢語大詞典》:起调(起調)
(1).指起句。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三:“歌行有三难:起调,一也;转节,二也;收结,三也。”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北地七言歌行,最为擅场,如《汉京篇》《去妇词》《士兵行》,皆有 杜陵 之风,起调尤工。”参见“ 起句 ”。
(2).指歌唱起音。 明 冯梦龙 《楚江情·妓馆怀笺》:“今日是曲会,不是大红帖子请来相駡,正经曲子不讲,却讲閒话,那个先起调?”
分類:歌唱起句
《國語辭典》:起句  拼音:qǐ jù
诗的第一句,称为「起句」。
《漢語大詞典》:抛曲
谓写新词供歌者歌唱。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四:“杏园抛曲处,挥袖向风斜。”
分類:歌唱
《國語辭典》:歌星  拼音:gē xīng
以歌唱为职业的人。如:「她是个国际知名的女歌星。」
《漢語大詞典》:极唱(極唱)
尽力歌唱。宋史·乐志二:“至歌工引音极唱,止及黄钟清声。”
分類:尽力歌唱
《國語辭典》:唱词(唱詞)  拼音:chàng cí
歌曲或戏曲里供歌唱的文字部分。
《國語辭典》:对唱(對唱)  拼音:duì chàng
一种两人或两组歌唱者轮流交替、互相应答的唱法。
《漢語大詞典》:吹唱
(1).吹奏乐器和歌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敲门介,内吹唱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平常他是不太注意音乐的,这时候,他好象觉得只有吹唱,只有这喇叭,才能减少自己的悲感。”
(2).鼓吹,倡导。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作歷史者,以革命为救民之要务,从而鼓舞之,吹唱之,能使百世之下,闻风而起。”
《漢語大詞典》:哑乐(啞樂)
无伴奏歌唱的舞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宋 王黼传 遭 钦圣 之丧,犹召乐妓,无而不歌,号曰:‘哑乐’。余故题 息夫人庙 有‘簫鼓还须哑乐迎’之句。”
《国语辞典》:低讴(低讴)  拼音:dī ōu
低声歌唱。宋。李曾伯〈醉蓬莱。大不踰粟许〉词:「堪羡纱窗,胆瓶斜浸,浅酌低讴,人花双洁。」《三国演义》第八回:「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蝉檀板低讴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