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6,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非次
名次
次舍
失次
次及
世次
三次
次行
无次
水次
躔次
需次
迁次
位次
旅次
《漢語大詞典》:非次
(1).犹破格。指超迁官职。后汉书·殇帝纪:“署用非次,选举乖宜。”文选·羊祜〈让开府表〉:“今臣身託外戚,事遭运会,诫在过宠,不患见遗,而猥超然降发中之詔,加非次之荣,臣有何功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 吕延济 注:“非次谓不依班次。”北齐书·幼主传:“各引亲党,超居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贿成。”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七:“ 梁祖 多其义,超擢非次,官至方镇,为 梁 之名将。”
(2).泛指不按常规、惯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鄙夫请非次改令,凡三鐘引满一遍,三臺酒须尽,仍不得有滴沥。犯令者一铁躋。”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雷德让 判大理寺,一日有疑讞,非次请对。”
《國語辭典》:名次  拼音:míng cì
依照一定标准所排列的名称顺序。如:「如果只在乎名次,很难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宋。苏轼〈谢宣召入学士院表〉二首之一:「旧惟一老,不缘名次之先后。」
《漢語大詞典》:次舍
(1).止息之所。《周礼·天官·宫伯》:“授八次八舍之职事。”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庶子卫王宫,在内为次,在外为舍。’次,其宿卫所在;舍,其休沐之处。”周礼·天官·宫正:“次舍之众寡。” 孙诒让 正义:“凡吏士有职事常居宫内者为官府,官府之小者为舍。其官府本在外而入内治事,或无专职而入共守卫,使令暂居更直者为次……凡次,多在路门外,应门内,近治朝之处;舍则当在应门之外,皋门之内,与次不同处也。”汉书·吴王刘濞传:“治次舍,须大王。” 颜师古 注:“次舍,息止之处也。” 清 恽敬 《杂记》:“云气乍聚乍散,不繫次舍。”
(2).息宿;止息。 唐 刘禹锡 《天论中》:“夫舟行乎 潍 、 淄 、 伊 、 洛 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
分類:止息
《漢語大詞典》:失次
(1).犹失伍。国语·晋语三:“失次犯令,死。” 韦昭 注:“次,行列也。”
(2).指星辰运行不在应处的躔次上。史记·天官书:“单閼岁:岁阴在卯,星居子……其失次,有应见张,其岁大水。”张,星名。
(3).次序错乱。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盖断简失次而然,非实散亡也。” 宋 陈岩肖 《庚西诗话》卷上:“太常乐章,篇序失次。”
(4).犹失常。 唐 刘禹锡 《谢中书张相公启》:“昨者詔书始下,惊惧失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 郭 迷乱失次,不觉屈膝。”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余闻言,震越失次,趋前抱 潮儿 而慟哭。”
《漢語大詞典》:次及
依次而及。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於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五篇。”新唐书·魏元忠传:“储君有次及之势,故师保教以君人之道。”
分類:次及依次
《漢語大詞典》:世次
世系相承的先后。 唐 韩愈 《贞耀先生墓志铭》:“初,先生所与俱学同姓 简 ,於世次为叔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赵志忠 ﹞既而脱身归国,能述虏中君臣世次、山川风物甚详。”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谨具列里居、世次、先人之性行事迹,大略如状。”
《漢語大詞典》:三次
(1).三回。如:去了三次。
(2).指朝、野、市三处。国语·鲁语上:“五刑三次。” 韦昭 注:“次,处也。三次,谓朝、野、市也。”
分類:三次三处
《漢語大詞典》:次行
(1).次序;秩序。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刻,颂 秦 德,明得意。曰:‘……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史记·循吏列传:“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2).第二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次行开‘前件’二字,下多空白,以便填写。”
《漢語大詞典》:无次(無次)
(1).没有秩序;没有章法。左传·桓公十三年:“及 鄢 ,乱次以济,遂无次。”《文选·刘琨〈答卢谌〉书》:“不復属意於文,二十餘年矣,久废则无次。” 刘良 注:“次,次序也。” 唐 韩愈 《新竹》诗:“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2).失去位次。
(3).犹言不列等,最下等。 汉 扬雄 《法言·孝至》:“荒荒圣德,远人咸慕,上也;武义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夷猾夏,蠢迪王人,屈国丧师,无次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遇贼不击,枉道自全,是谓无次。”
《國語辭典》:水次  拼音:shuǐ cì
水边。《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枚,皆在水次。」《儒林外史》第二回:「另还有十几间空房子,后门临著水次。」
《漢語大詞典》:躔次
日月星辰在运行轨道上的位次。 汉 蔡邕 独断:“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唐 白居易 《看梦得题答李侍郎诗诗中有文星之句因戏和之》:“好遣文星守躔次,亦须防有客星来。” 清 蒋士铨 《空谷香·宾輓》:“劝 荀郎 不用神伤,料星娥已归躔次。”比喻官宦出使所到达之处。 宋 王禹偁 《送罗著作奉使湖湘》诗:“使星躔次入 长沙 ,晓别 延英 去路赊。”
《漢語大詞典》:需次
旧时指官吏授职后,按照资历依次补缺。 宋 楼钥 《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诗:“ 九江 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守默斋杂著》:“ 应祺 以监生得官,后需次 江西 ,尝署 吉南 赣宁 道。”参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下
《國語辭典》:迁次(遷次)  拼音:qiān cì
1.简陋、狼狈的样子。唐。杜甫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堂赀诗:「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
2.仓卒、造次。唐。白居易 感秋咏意诗:「炎凉迁次速如飞,又脱生衣著熟衣。」
《國語辭典》:位次  拼音:wèi cì
位置的次序。引申为等级、地位。《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
《國語辭典》:旅次  拼音:lǚ cì
1.游客暂时居住的地方。唐。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诗:「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2.为了某一目的,使用某种交通工具,从某地移动至另一地的现象。通常有人旅次或车旅次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