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迷迷
《漢語大詞典》:慌惚
亦作“ 慌忽 ”。
(1).模糊不明貌。《礼记·祭义》:“於是諭其志意,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饗之。”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海之百灵祕怪,慌惚毕出。”《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梁太庙乐舞辞》:“赫奕令德,彷彿睟容。再拜慌惚,遐想昊穹。”《全唐诗》作“慌忽”。亦指神智不清。《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兄 客卿 敏惠早夭,母 藺夫人 悲伤发疾慌惚。”
(2).犹迷茫。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洪范洛书》:“ 中国 书法,亦无三八政居东,七稽疑居西之理, 江君 读书人,亦慌忽如此。”
(1).模糊不明貌。《礼记·祭义》:“於是諭其志意,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饗之。”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海之百灵祕怪,慌惚毕出。”《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梁太庙乐舞辞》:“赫奕令德,彷彿睟容。再拜慌惚,遐想昊穹。”《全唐诗》作“慌忽”。亦指神智不清。《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兄 客卿 敏惠早夭,母 藺夫人 悲伤发疾慌惚。”
(2).犹迷茫。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洪范洛书》:“ 中国 书法,亦无三八政居东,七稽疑居西之理, 江君 读书人,亦慌忽如此。”
《漢語大詞典》:忽恍
(1).亦作“ 忽荒 ”、“ 忽恍 ”、“ 忽慌 ”。(1)谓似有似无,模糊不分明。《老子》:“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汉 贾谊 《鵩鸟赋》:“释智遗形,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汉 扬雄 《〈法言〉序》:“神心忽恍,经纬万方。”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无形可以见,无声可以闻。” 章炳麟 《徵信论下》:“从是讎质自离者,诚有可知,亦或忽怳如不可知。”(2)指天空。《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蜺之间。”《文选·班固〈答宾戏〉》:“应龙潜於潢污,鱼黿媟之,不覩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昊苍也。” 李善 注:“ 项岱 曰:忽荒,天上也。”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跃踸踔,陵忽慌,从容与道化同逌,逍遥与日月并流。”(3)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唐 孙樵 《骂僮志》:“忽怳乎若病酲之未醒,茫洋若痴人之暝行。”
(2). 黄帝 臣名。善忘之人。《淮南子·人间训》:“故 黄帝 亡其玄珠,使 离珠 、 剟 索之,而弗能得之也,於是使 忽怳 而后得之。” 高诱 注:“ 忽怳 , 黄帝 臣也; 忽怳 ,善忘之人。”
(2). 黄帝 臣名。善忘之人。《淮南子·人间训》:“故 黄帝 亡其玄珠,使 离珠 、 剟 索之,而弗能得之也,於是使 忽怳 而后得之。” 高诱 注:“ 忽怳 , 黄帝 臣也; 忽怳 ,善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