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光景 拼音:guāng jǐng
1.光辉、光亮。《晋书。卷一○一。刘元海载记》:「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鸡子,光景非常。」南朝梁。萧子范 春望古意诗:「光景斜汉宫,横梁照采虹。春情寄柳色,鸟语出梅中。」
2.比喻恩泽。《韩诗外传》卷三:「孔子贤乎,英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
3.光彩的仪容。敬称他人的容貌。《宋书。卷二七。符瑞志上》:「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
4.日月。《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5.比喻时光、岁月。唐。李白 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6.情形、境况。《红楼梦》第九一回:「宝蟾回来,将薛蝌的光景一一的说了。」
7.风光、景色。《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西南夷传》:「青蛉县禺同山有碧鸡金马,光景时时出见。」
8.趣味、意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不必逐日逐夜,件件细述,但只拣有些光景的,才把来做话头。」
9.女孩。《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女孩儿道:『借问则个,范二郎在那里么?』酒博思量道:『你看二郎,直引得光景上门。』」
10.希望、苗头。《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大卿见说请到里面吃茶,料有几分光景,好不欢喜。」
11.模样、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莫妈也见双荷年长,光景妖娆,也有些不要他在身边了。」
2.比喻恩泽。《韩诗外传》卷三:「孔子贤乎,英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
3.光彩的仪容。敬称他人的容貌。《宋书。卷二七。符瑞志上》:「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
4.日月。《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5.比喻时光、岁月。唐。李白 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6.情形、境况。《红楼梦》第九一回:「宝蟾回来,将薛蝌的光景一一的说了。」
7.风光、景色。《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西南夷传》:「青蛉县禺同山有碧鸡金马,光景时时出见。」
8.趣味、意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不必逐日逐夜,件件细述,但只拣有些光景的,才把来做话头。」
9.女孩。《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女孩儿道:『借问则个,范二郎在那里么?』酒博思量道:『你看二郎,直引得光景上门。』」
10.希望、苗头。《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大卿见说请到里面吃茶,料有几分光景,好不欢喜。」
11.模样、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莫妈也见双荷年长,光景妖娆,也有些不要他在身边了。」
《國語辭典》:光景 拼音:guāng jǐng
1.左右、上下。约计之词。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自离了师父,可早五日光景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人姓华名忠,年纪五十岁光景。」
2.大概,因情形而推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光景知道我同藩台还说得话来,所以特地来拜会我。」
2.大概,因情形而推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光景知道我同藩台还说得话来,所以特地来拜会我。」
《國語辭典》:形容 拼音:xíng róng
1.容颜、容貌。《管子。内业》:「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于形容,见于肤色。」《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头戴孝巾,身穿白布衣服,脚下芒鞋,形容悲戚,眼下许多泪痕。」
2.事物呈现出的形式、状态。《诗经。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晋书。卷七七。蔡谟传》:「而此堂块然独存,斯诚神灵保祚之徵,然未是大晋盛德之形容,歌颂之所先也。」
3.描述、描写。元。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七首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4.装饰、描绘。唐。白居易 〈画弥勒上生帧记〉:「以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养之。」
2.事物呈现出的形式、状态。《诗经。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晋书。卷七七。蔡谟传》:「而此堂块然独存,斯诚神灵保祚之徵,然未是大晋盛德之形容,歌颂之所先也。」
3.描述、描写。元。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七首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4.装饰、描绘。唐。白居易 〈画弥勒上生帧记〉:「以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养之。」
《國語辭典》:身分 拼音:shēn fèn
1.指个人的出身、职业、资格或社会地位等。如:「身分證」、「身分暴露」、「已婚身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敢是做过了娼妓一番,身分不比良家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只勾有两年光景,把一个大财主,仍旧弄做个渔翁身分,一些也没有了。」《红楼梦》第五七回:「幸他是个知书达礼的,虽有女儿身分,还不是那种佯羞诈愧,一味轻薄造作之辈。」
2.架式、排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见那老子是个养家经纪之人,不恁地理会这些勾当,所以閒常也与人做了些不伶俐的身分。」《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高老先生虽是一个前辈,却全不做身分,最好顽耍,同众位说说笑笑,并无顾忌。」
3.等级、品质。《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你这肴馔是精极的了,只是这酒是市上买来的,身分有限。」
4.模样、体态。《董西厢》卷七:「甚娘身分!驼腰与龟胸,包牙缺上边唇。」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三折:「我当初打杀他了,再怎生得个范雎来,待道不是呵,你看那身分儿好生相似。」
5.动作、招式。《水浒传》第二三回:「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说了一遍。」《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张铁臂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舞出许多身分来。」
2.架式、排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见那老子是个养家经纪之人,不恁地理会这些勾当,所以閒常也与人做了些不伶俐的身分。」《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高老先生虽是一个前辈,却全不做身分,最好顽耍,同众位说说笑笑,并无顾忌。」
3.等级、品质。《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你这肴馔是精极的了,只是这酒是市上买来的,身分有限。」
4.模样、体态。《董西厢》卷七:「甚娘身分!驼腰与龟胸,包牙缺上边唇。」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三折:「我当初打杀他了,再怎生得个范雎来,待道不是呵,你看那身分儿好生相似。」
5.动作、招式。《水浒传》第二三回:「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说了一遍。」《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张铁臂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舞出许多身分来。」
《國語辭典》:嘴脸(嘴臉) 拼音:zuǐ liǎn
1.面貌、模样。《西游记》第九三回:「那驿丞看见嘴脸丑陋,暗自心惊,不知是人是鬼。」《红楼梦》第六回:「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的。」
2.面子。《西游记》第三一回:「既受了师父赶逐,却有甚么嘴脸,又来见人。」《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我当初出长安别亲眷之日,送什么感怀诗,分明与他告绝了,如今还有甚嘴脸好去干求他?」
3.脸色、态度。《西游记》第六八回:「汝等见他,须要行个大礼,叫他声『孙老爷』,他就招架了。不然啊,他就变了嘴脸,这事却弄不成也。」《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但是他自从到省以来,署院一直没有给他好嘴脸,差使更不消说得。」
2.面子。《西游记》第三一回:「既受了师父赶逐,却有甚么嘴脸,又来见人。」《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我当初出长安别亲眷之日,送什么感怀诗,分明与他告绝了,如今还有甚嘴脸好去干求他?」
3.脸色、态度。《西游记》第六八回:「汝等见他,须要行个大礼,叫他声『孙老爷』,他就招架了。不然啊,他就变了嘴脸,这事却弄不成也。」《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但是他自从到省以来,署院一直没有给他好嘴脸,差使更不消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