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身分  拼音:shēn fèn
1.指个人的出身、职业、资格或社会地位等。如:「身分證」、「身分暴露」、「已婚身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敢是做过了娼妓一番,身分不比良家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只勾有两年光景,把一个大财主,仍旧弄做个渔翁身分,一些也没有了。」《红楼梦》第五七回:「幸他是个知书达礼的,虽有女儿身分,还不是那种佯羞诈愧,一味轻薄造作之辈。」
2.架式、排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见那老子是个养家经纪之人,不恁地理会这些勾当,所以閒常也与人做了些不伶俐的身分。」《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高老先生虽是一个前辈,却全不做身分,最好顽耍,同众位说说笑笑,并无顾忌。」
3.等级、品质。《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你这肴馔是精极的了,只是这酒是市上买来的,身分有限。」
4.模样、体态。《董西厢》卷七:「甚娘身分!驼腰与龟胸,包牙缺上边唇。」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三折:「我当初打杀他了,再怎生得个范雎来,待道不是呵,你看那身分儿好生相似。」
5.动作、招式。《水浒传》第二三回:「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说了一遍。」《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张铁臂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舞出许多身分来。」
《國語辭典》:卖字号(賣字號)  拼音:mài zì hao
1.指名牌商店注重信誉,以信誉招徕顾客。如:「这家卖字号老店,别注重信誉。」
2.以既有的声誉从事买卖。如:「商业竞争益趋激烈,这家老店只有靠卖字号了。」
3.比喻人誇耀自己的身价。如:「他老喜欢指著自己的鼻子卖字号。」
《國語辭典》:自重  拼音:zì zhòng
自爱,珍惜自己。《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红楼梦》第三三回:「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
《國語辭典》:声价(聲價)  拼音:shēng jià
名誉身价。《三国演义》第七四回:「大王何重视关某也?吾料此去,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因比编书的人声价更高了,如没得重价给他,他断断不肯轻易把稿出售的。」
《漢語大詞典》:官钱(官錢)
(1).官府的钱币。汉书·韩延寿传:“侍謁者 福 为 望之 道 延寿 在 东郡 时放散官钱千餘万。”宋史·食货志上一:“乏粮种、耕牛者,令司农以官钱给借。”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他若肯贷官钱,共解私囊,何不算前逋还了公家。”
(2).官府铸造的钱币。旧唐书·食货志上:“富商姦人,渐收好钱,潜将往 江 淮 之南,每钱货得私铸恶者五文,假託官钱,将入京私用。”《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曰废金银而更造官钱。”
(3).官断的身价钱。《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今日只去问他讨钱来用,并还官钱。我一个身子被他骗了,先前説过的话,如何赖得?”
《國語辭典》:飞升(飛昇)  拼音:fēi shēng
1.飞翔上升。如:「不一会儿,风筝便飘然飞升。」
2.比喻成仙。《镜花缘》第九三回:「日后飞升时倘将愚姐度脱尘凡,也不枉今日结拜一场。」《红楼梦》第一三回:「那贾敬闻得长孙媳死了,因自为早晚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
《國語辭典》:登龙门(登龍門)  拼音:dēng lóng mén
龙门位于黄河上游,其流甚急。古代传说鲤鱼登此门即化为龙。典出《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后以登龙门比喻考试及第或由微贱变为显贵。《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也作「跳龙门」。
《國語辭典》:重身  拼音:zhòng shēn
重视身体。唐。姚合〈寄李群玉〉诗:「道远期轻世,才高贵重身。」
《漢語大詞典》:显价(顯價)
谓显出其身价。 三国 魏 应璩 《荐和虑则笺》:“令夜光之璧,显价于 和氏 之肆;千里之足,定功于 伯乐 之庭。”
分類:显出身价
《国语辞典》:扛头(扛头)  拼音:káng tóu
北平方言。比喻自抬身价,不肯屈就人意。也作「扛脸儿」。
《國語辭典》:齐名并价(齊名並價)  拼音:qí míng bìng jià
声名相等,价值相当。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国语辞典》:拿三撇四  拼音:ná sān piē sì
装腔作势,故意刁难,以提高自己的身价。《红楼梦》第六二回:「倘或中那孔雀褂子再烧个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撇四的。」
《國語辭典》:拿乔(拿喬)  拼音:ná qiáo
摆架子刁难。《老残游记》第一二回:「一切总请二先生代为力辞,方好。不是躲懒,也不是拿乔,实在恐不胜任,有误尊事。」也作「拿把」、「拿班」、「拿拌」、「拿款」、「拿架子」、「拿翘」。
《漢語大詞典》:靠身文书(靠身文書)
指自愿投靠官宦人家充当奴仆而立的卖身文契(有的即使不要身价,也要立文契)。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小人们商议,不如教他写一纸靠身文书,方纔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