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簿讼(簿訟)
审理诉讼案件。 明 李东阳 《寄题谢宝庆逸老堂得乞字》:“晨兴必簿讼,夜坐犹佩韍。”
《國語辭典》:放告  拼音:fàng gào
放出布告使人民按期申告诉讼,其日期常有一定。《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母子商议已定,打听了放告日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我到任后,放告的头一天,便有一个已故盐商之妾罗魏氏,告他儿子罗荣统的不孝。」
《漢語大詞典》:发案(發案)
(1).案件判定后予以宣布。《玉娇梨》第四回:“ 吴翰林 道:‘正是,宗师的案也好发了。’家人道:‘学里斋夫説,发案只在三五日了。’”
(2).发生案件。
《漢語大詞典》:盗狱(盜獄)
有关盗贼的案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贼盗下》:“鞫盗狱也必先於鞫窝(窝主)。”清史稿·励廷仪传:“请於 古北口 外设理事同知,检察命、盗狱。”
分類:盗贼案件
《国语辞典》:窃案(窃案)  拼音:qiè àn
窃盗的案件。如:「近来窃案频传,依手法看来,似乎是同批窃贼所为。」
分类:窃盗案件
《國語辭典》:教案  拼音:jiào àn
1.特别指在满清末年时,外国教会欺压民众及民众反抗传教士所发生的各种案件。
2.教师根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将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事先加以计划,以便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
3.学校教室中,供教师用的桌子。
《漢語大詞典》:静谳(静讞)
(1).审定疑案。 唐 王勃 《九成宫颂》:“黄沙静讞, 爽鳩 兴顿足之悲;丹石销寃,神獬輟推锋之计。”
(2).使诉讼案件消除。 唐 李峤 《大周降禅碑》:“疏械破杻,掩方载而胜残;解网取罘,闭圆扉而静讞,此之谓刑典。”
《漢語大詞典》:积狱(積獄)
长期不得审理的讼诉案件。多指冤案。 明 海瑞 《乞正赦款疏》:“有罪之人所仰望於陛下者,何啻如飢之望食,渴之望饮者乎。屡年天雨不调,寒暑不均,皆积狱积怨之所致也。”
《國語辭典》:原审(原審)  拼音:yuán shěn
大陆地区指法院初审。
《漢語大詞典》:主稿官
清 代每年秋季由朝廷派员会审外省死刑案件,各省按察使和布政使参加,按察使称主稿官,主办拟定判决文书事宜。《清文献通考·职官九》:“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以振风纪而澄吏治。三年大比为监试官,大计为考察官,秋审为主稿官。”
《漢語大詞典》:侦卒(偵卒)
刺探机密或侦查案件的人员。 陶成章 《浙案纪略·敖嘉熊传》:“ 清 道府等员闻 嘉熊 至,如临大敌,日遣侦卒伺 嘉熊 於逆旅。”
《漢語大詞典》:侦探片
以侦探为中心人物,侦破犯罪案件为题材的一种故事影片。一般都在侦破案件的错综复杂的过程中,设置悬念,铺陈伏线,结构成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
《漢語大詞典》:专门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
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不按行政区划设立,亦不受理一般刑事案件。1983年9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除明确规定必须设立军事法院外,对于其他专门法院的设置,不作具体规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
《漢語大詞典》:招稿
记录案件始末与犯人供词等的文稿。《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次日,那书办做成了招稿,先送与 晁大舍 看了。”
《漢語大詞典》:招册
记录案件始末、犯人供词等的册子。《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每年朝审、秋审,先期细览招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招册:“今官府审案皆有招册,序事之原委及两造口供。按汉书·外戚传, 宣帝 即位,寻求外家,求得 王媪 ,媪有供词一段,歷言 翁须 嫁 刘仲卿 事。又《孔稚圭集》有奏上 王奂 在狱中杀 刘兴祖 事,皆琐屑详尽,而古雅可诵,是当时之招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