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7,分4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桃花
桃李
桃源
碧桃
桃叶
樱桃
蟠桃
小桃
夭桃
桃杏
桃根
桃红
种桃
桃符
桃笙
《國語辭典》:桃花  拼音:táo huā
1.桃树所开的花。唐。杜甫 曲江对酒诗:「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儒林外史》第二回:「虽是乡村地方,河边却也有几树桃花、柳树,红红绿绿,间杂好看。」
2.桃花星。参见「桃花星」条。如:「命犯桃花」。
《國語辭典》:桃李  拼音:táo lǐ
1.战国魏文侯的臣子子质,因罪北逃,而在简主面前抱怨,认为朝廷内外有一半的人是他栽培的,可是却与他作对,因此今后不再施恩给别人了,但简主却说:「如果春天种的是桃李,夏天就可以在树下乘凉,而秋天也可以采食它的果实。但如果春天种的是蒺藜,那夏天不只不可采它的叶子,而且秋天还会长出刺来。因此就像种树一样,你所栽培的人是选错了。」典出韩诗外传。卷七。后世因用桃李比喻所栽培的门生后辈。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诗:「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2.形容姿色的美艳。《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國語辭典》:桃源  拼音:táo yuán
晋朝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文中描述武陵渔人遇见一群因避秦乱世,而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原是陶渊明理想中的居住国度。后用以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宋。陆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亦用以比喻仙境。《聊斋志异。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剑客所集,乌得有城郭署哉!」也称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台县 北。相传 东汉 时, 刘晨 、 阮肇 到 天台山 采药迷路,误入 桃源洞 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 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县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马洞 ,相传是 东晋 陶渊明 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漢語大詞典》:碧桃
(1).桃树的一种。花重瓣,不结实,供观赏和药用。一名千叶桃。 唐 郎士元 《听邻家吹笙》诗:“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花木:“碧桃有深红者,粉红者,白者,而粉红之娇艷尤为夐絶。” 清 孙枝蔚 《别眄柯园》诗:“银杏百年树,碧桃千朵花。”《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红白相间的双色碧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2).桃实的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桃:“其实有红桃、緋桃、碧桃、緗桃、白桃、乌桃、金桃、银桃、臙脂桃,皆以色名者也。”
(3).古诗文中多特指传说中 西王母 给 汉武帝 的仙桃。 唐 许浑 《故洛城》诗:“可怜 緱岭 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唐 韩偓 《荔枝》诗之一:“ 汉武 碧桃争比得,枉令 方朔 号偷儿。” 清 陈维嵩 《采桑子·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词之三:“百幅霞綃,十斛龙膏,何必 蓬山 访碧桃?”
《漢語大詞典》:桃叶(桃葉)
(1). 晋 王献之 爱妾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 郭茂倩 解题引《古今乐录》:“ 桃叶 , 子敬 妾名…… 子敬 , 献之 字也。”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桃叶渡》:“ 桃叶 者, 王献之 爱妾名也;其妹曰 桃根 。”
(2).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唐 皇甫松 《江上送别》诗:“隔筵 桃叶 泣,吹管杏花飘。”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梅雪》词:“倩谁摘取,寄赠情人 桃叶 。”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一:“许迎 桃叶 久逡巡,谁道褰幃事果真。”
(3).指《桃叶歌》。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唐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诗:“俗侣唱《桃叶》,隐仙鸣桂琴。” 宁调元 《柬蜕庵》诗:“曾因姊妹吟《桃叶》,若为芳菲惜《柳枝》。”
(4).指 桃叶渡 。 清 方回 《访张文峙王穆如有感》诗:“卜居 桃叶 邻秋水,贪看梅花破晓烟。”
《國語辭典》:樱桃(櫻桃)  拼音:yīng táo
1.植物名。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多生于山地,为樱之变种。高约十公尺,叶椭圆形而阔,有锯齿,嫩茎与嫩叶背面密生茸毛。春夏间花白色或淡红色小花。果实也称为「樱桃」,色红味甘,可供食用。也称为「麦英」、「麦樱」、「荆桃」。
2.形容人的嘴唇娇小红润,如同樱桃一般。五代十国。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國語辭典》:蟠桃  拼音:pán táo
1.植物名。蔷薇科李属。原产中国大陆。果实也称为「蟠桃」,呈扁圆形,中有凹窝,其味甘美。参见「桃」条。
2.神话中的仙桃。传说三千年结果一次,吃了可以长生不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中:「愿今日蟠桃结实,可偷三五个吃。」
《國語辭典》:蟠木  拼音:pán mù
盘屈的大木。唐。白居易 答马侍御见赠诗:「蟠木讵堪明主用,笼禽徒与故人疏。」
《漢語大詞典》:蟠桃胜会(蟠桃勝會)
神话中 西王母 在 瑶池 设的品尝仙桃的宴会。其雏形见《汉武内传》《西游记》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设宴,大开宝阁, 瑶池 中做‘蟠桃胜会’。”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天上的贵族要开蟠桃胜会,他们依着‘上会的旧规’,自然不请这位前任弼马温。”亦作“ 蟠桃嘉会 ”。《西游记》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见招,去赴蟠桃嘉会。’”亦省作“ 蟠桃会 ”、“ 蟠桃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重会》:“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白雪遗音·八角鼓·玉液琼浆:“古来饮酒有仙方,蟠桃会上孰为王。”白雪遗音·剪靛花·一朵红云:“八仙过海来庆寿,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参见“ 蟠桃 ”。
《漢語大詞典》:小桃
初春即开花的一种桃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欧阳公 、 梅宛陵 、 王文恭 集皆有小桃诗。 欧 诗云:‘雪里花开人未知,摘来相顾共惊疑,便须索酒花前醉,初见今年第一枝。’初但谓桃花有一种早开者耳。及游 成都 ,始识所谓小桃者,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 曾子固 《杂识》云:‘正月二十,开 天章阁 赏小桃。’正谓此也。” 宋 王圭 《小桃》诗:“小桃常忆破正红,今日相逢二月中。”
《漢語大詞典》:夭桃
(1).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二:“蒲芽荇蔓自相依,躑躅夭桃开满枝。”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东风澹荡摇晴烟,城西夭桃红欲然。” 许地山 《你为什么不来》:“在夭桃开透,浓荫欲成的时候,谁不想伴着他心爱的人出去游逛游逛呢?”
(2).喻少女容颜美丽。《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菩萨品》:“夭桃而乃越 姮娥 ,艷质而休夸 妲妃 。” 唐 崔珏 《有赠》诗之二:“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朱唇缀一颗夭桃,皓齿排两行碎玉。” 清 汪懋麟 《送树百给事使闽》诗:“ 吴越 富好女,双颊燃夭桃。”
(3).诗·周南·桃夭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后以“咏《夭桃》”表示求偶之意。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若使俺有机会呵,直待要咏《夭桃》《摽梅》。”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骈字类编》:桃杏
唐 刘长卿 春过裴虬郊园 郊原春欲暮,桃杏落纷纷。
宋 王禹偁 春居杂兴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宋 王安石 金陵 最忆春风石城坞,家家桃杏过墙开。
宋 苏轼 中隐堂诗,并叙 其三 春深桃杏乱,笑汝益羁孤。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三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宋 杨万里 松江晓晴 归时二月三吴路,桃杏香中慢过船。
宋 陆游 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至多有两大树夭矫若龙相传谓之梅龙予初至蜀尝为作诗自此岁常访之今复赋一首丁酉十一月也 苍然老气压桃杏,笑我白发心尚孩。
《漢語大詞典》:桃根
(1). 晋 王献之 爱妾 桃叶 之妹。 清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之四:“斜阳寂寞 乌衣巷 ,便是 桃根 也泪零。”
(2).借指歌妓或所爱恋的女子。 南朝 梁 费昶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客舍门,娼家少女名 桃根 。” 宋 周邦彦 《点绛唇·伤感》词:“凭仗 桃根 ,説与凄凉意。”参见“ 桃叶 ”。
《漢語大詞典》:桃叶(桃葉)
(1). 晋 王献之 爱妾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 郭茂倩 解题引《古今乐录》:“ 桃叶 , 子敬 妾名…… 子敬 , 献之 字也。”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桃叶渡》:“ 桃叶 者, 王献之 爱妾名也;其妹曰 桃根 。”
(2).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唐 皇甫松 《江上送别》诗:“隔筵 桃叶 泣,吹管杏花飘。”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梅雪》词:“倩谁摘取,寄赠情人 桃叶 。”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一:“许迎 桃叶 久逡巡,谁道褰幃事果真。”
(3).指《桃叶歌》。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唐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诗:“俗侣唱《桃叶》,隐仙鸣桂琴。” 宁调元 《柬蜕庵》诗:“曾因姊妹吟《桃叶》,若为芳菲惜《柳枝》。”
(4).指 桃叶渡 。 清 方回 《访张文峙王穆如有感》诗:“卜居 桃叶 邻秋水,贪看梅花破晓烟。”
《國語辭典》:桃红(桃紅)  拼音:táo hóng
像桃花般的粉红颜色。
《分类字锦》:种桃(种桃)
刘禹锡再游元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司空曙 遇谷口道士诗 自说名因石,谁逢手种桃。
分类:种桃道士
《國語辭典》:桃符  拼音:táo fú
1.古代相传有神荼、郁垒二神,能捉百鬼,因此,新年时于门旁设两块桃木板,上面书写二神之名或画上其图像,用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2.春联。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
《漢語大詞典》:桃笙
桃枝竹编的竹席。《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 刘逵 注:“桃笙,桃枝簟也, 吴 人谓簟为笙。” 宋 苏轼 《仇池笔记·桃笙》:“ 柳子厚 诗云:‘盛时一失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为何物。偶閲《方言》: 宋 魏 之间,簟谓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为簟也。” 清 唐孙华 《夏日杂诗》之七:“竹榻当牕置,桃笙就地铺。”参见“ 桃枝竹 ”。
《漢語大詞典》:桃枝竹
亦作“ 桃支竹 ”。 竹之一种。书·顾命“敷重篾席” 孔 传:“篾,桃枝竹。” 晋 戴凯之 竹谱:“余所见之桃枝竹,节短者不兼寸,长者或踰尺, 豫章 徧有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桃支竹以四寸为一节。”说郛卷五十引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桃枝竹多生石上,叶如小棕櫚,人以大者为杖。”
分類:桃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