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春秋左传·昭公四年》
「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晋·杜预注:「桃弓、棘箭,所以禳除凶邪,将御至尊故。」

例句

朝觌当西陆,桃弧每共行。 范传质 荐冰

朝觌当西陆,桃弧每共行。 范传质 荐冰

典故
桃花禄米


《南史》卷五十九〈任昉列传〉~454~
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以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杂木为棺,浣衣为敛。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武帝闻问,方食西苑绿沈瓜,投之于盘,悲不自胜。因屈指曰:「昉少时常恐不满五十,今四十九,可谓知命。」即日举哀,哭之甚恸。追赠太常,谥曰敬子。
典故
桃花扇底风
 
杨柳楼心月


《全宋词》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典故

《礼记注疏》卷十五〈月令〉~298~
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汉书》卷二十九〈沟洫志〉~689~
后二岁,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治之。杜钦说大将军王凤,以为「前河决,丞相史杨焉言延世受焉术以塞之,蔽不肯见。今独任延世,延世见前塞之易,恐其虑害不深。又审如焉言,延世之巧,反不如焉。且水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如此,数郡种不得下,民人流散,盗贼将生,虽重诛延世,无益于事。宜遣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杂作。延世与焉必相破坏,深论便宜,以相难极。商、延年皆明计算,能商功利,足以分别是非,择其善而从之,必有成功。」凤如钦言,白遣焉等作治,六月乃成。复赐延世黄金百斤。治河卒非受平贾者,为著外繇六月。
《岁时广记》一卷之一〈春景·桃花水〉~22~
《水衡记》:「黄河水二月、三月名桃花水。」又颜师古《汉书》音义云:「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涨泮,众流盛长,故谓之桃花水。」老杜诗云:「春岸桃花水。」又曰:「三月桃花浪。」注曰:「峡以二月桃花发时春水生谓之桃花水。」王摩诘诗云:「春来到处桃花水。」欧阳公诗云:「桃花水下清时路。」
典故
桃李趁时栽


《太平御览》卷六百三十二〈治道部十三·荐举下〉~2962~2~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二十章:「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之士恶我于明,君朝廷大夫中我于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复树德于人。』简主曰:『噫!子言过矣。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得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之所树,非其人耳。』」
典故
桃李满公门
 
桃李阴成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则天顺圣皇后下·久视元年〉~5775~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典故 
桃李时


《毛诗正义》卷一之五〈国风·召南·采葛〉~66~
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例句

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 柳中庸 寒食戏赠

洛阳佳丽本神仙,冰雪颜容桃李年。 武元衡 代佳人赠张郎中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典故
桃林之野


《尚书》卷十一〈周书·武成〉~60~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典故 
桃叶新声

相关人物
桃叶
 
王子敬
 
王献之


《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三首》
题解引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曰:「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
《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吴声歌曲二·桃叶歌三首〉~664~
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曰:「〈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隋书·五行志》曰:「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桃叶〉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隋晋王广伐陈,置将桃叶山下,及韩擒虎渡江,大将任蛮奴至新亭,以导北军之应。子敬,献之字也。」
《艺文类聚》卷四十三〈乐部三·歌〉~774~
〈情人桃叶歌二首〉其一:「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缠绵。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楫迎汝。」

例句

俗侣唱桃叶,隐士鸣桂琴。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

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徐凝 忆扬州

虽云桃叶歌还醉,却被荷花笑不言。 方干 侯郎中新置西湖

含歌媚盼如桃叶,妙舞轻盈似柳枝。 方干 赠美人四首

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方干 赠赵崇侍御

昨夜雨多春水阔,隔江桃叶唤何人。 施肩吾 春日钱唐杂兴二首

君到扬州见桃叶,为传风水渡江难。 李涉 京口送朱昼之淮南

鳞鳞别浦起微波,泛泛轻舟桃叶歌。 李群玉 江南

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 李贺 染丝上春机

小船隔水催桃叶,大鼓当风舞柘枝。 杨巨源 寄申州卢拱使君

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皇甫冉 怨回纥歌二首

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皇甫松 江上送别

总传桃叶渡江时,只为王家一首诗。 罗虬 比红儿诗

典故

《乐府诗集》卷七十〈杂曲歌辞十·行路难〉~003~
君不见长安客舍门,倡家少女名桃根。贫穷夜纺无灯烛,何言一朝奉至尊。至尊离宫百馀处,千门万户不知曙。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丹梁翠柱飞屠苏,香薪桂火炊彫胡。当年翻覆无常定,薄命为女何必粗。
典故
天台桃径

相关人物
刘晨


《幽明录》~243~
汉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糁,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还家。其家铜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忻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典故
投桃李

相关人物
卫武公


《诗经·大雅·抑》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例句

贫薄诗家无好物,反投桃李报琼琚。 白居易 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

典故
王母蟠桃

相关人物
西王母


《太平广记》卷三〈神仙三·汉武帝〉~4~
到夜二更之后,忽见西南如白云起,郁然直来,径趋宫庭,须臾转近,闻云中箫鼓之声,人马之响。半食顷,王母至也。县投殿前,有似鸟集。或驾龙虎,或乘白麟,或乘白鹤,或乘轩车,或乘天马,群仙数千,光耀庭宇。既至,从官不复知所在,唯见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别有五十天仙,侧近鸾舆,皆长丈馀,同执彩旄之节,佩金刚灵玺,戴天真之冠,咸住殿下。王母唯挟二侍女上殿,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褂,容眸流盼,神姿清发,真美人也。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下车登床,帝跪拜问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帝面南。王母自设天厨,真妙非常:丰珍上果,芳华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气殊绝,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典故

《毛诗正义》卷一之二〈国风·周南·桃夭〉~3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典故
一见桃花参学了


《祖堂集》卷十九〈灵云和尚〉~426~
灵云和尚嗣沩山,在福州。师讳志勤。福州人也。一造大沩,闻其示教,昼夜亡疲,如丧考妣,莫能为喻,偶睹春时花蕊繁花,忽然发悟,喜不自胜,乃作一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逢花发几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因白沩山和尚,说其悟旨。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85~
福州灵云志勤禅师,本州长溪人也。初在沩山,因桃华悟道。有偈曰:「三十来年寻剑客,几逢落叶几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祐师览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祐曰:「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乃返闽川。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四十七〈诸宗部四·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580~3~
灵云。初在沩山。因见桃花悟道。有偈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师览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师云。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漢語大詞典》:桃弧
桃木制的弓。以辟邪。 唐 韦应物 《冰赋》:“古者祭之黑牡,其藏以节,祓之桃弧,其出以洁。” 唐 孟郊 《弦歌行》:“相顾笑声衝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参见“ 桃弧棘矢 ”。
《國語辭典》:桃弧棘矢  拼音:táo hú jí shǐ
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用以辟邪的工具。《左传。昭公四年》:「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晋。杜预。注:「桃弓棘箭,所以禳除凶邪。」
《國語辭典》:西陆(西陸)  拼音:xī lù
1.昴宿的别称。《尔雅。释天》:「西陆,昴也,西方之宿。」参见「昴」条。
2.秋天。晋。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七:「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唐。骆宾王 在狱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漢語大詞典》:东陆(東陸)
(1).古代指太阳运行于东方七宿的区域。太平御览卷十八引《易通统图》:“日,春行东方青道曰东陆。”后汉书·律历志下:“冬夏之间,则有春有秋。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春,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秋。”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此以列宿东西南北言也。”按,应作:“西陆谓之秋……东陆谓之春。” 唐 李峤 《日》诗:“东陆苍龙驾,南郊赤羽驰。”
(2).泛指东方。 明 刘基 《春日行》诗:“白日出东陆,垂光曜中天。”
《國語辭典》:桃花水  拼音:táo huā shuǐ
每年春天桃花开时,黄河等处涨起的潮流。《汉书。卷二九。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唐。颜师古。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耳。」唐。杜甫 南征诗:「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也称为「桃花汛」。
《漢語大詞典》:桃李年
指青春年华。 南朝 梁 武帝 《咏笔》:“昔闻兰蕙月,独是桃李年。”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二:“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 唐 武元衡 《代佳人赠张郎中》诗:“ 洛阳 佳丽本神仙,冰雪颜容桃李年。”
《漢語大詞典》:桃叶(桃葉)
(1). 晋 王献之 爱妾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 郭茂倩 解题引《古今乐录》:“ 桃叶 , 子敬 妾名…… 子敬 , 献之 字也。”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桃叶渡》:“ 桃叶 者, 王献之 爱妾名也;其妹曰 桃根 。”
(2).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唐 皇甫松 《江上送别》诗:“隔筵 桃叶 泣,吹管杏花飘。”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梅雪》词:“倩谁摘取,寄赠情人 桃叶 。”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一:“许迎 桃叶 久逡巡,谁道褰幃事果真。”
(3).指《桃叶歌》。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唐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诗:“俗侣唱《桃叶》,隐仙鸣桂琴。” 宁调元 《柬蜕庵》诗:“曾因姊妹吟《桃叶》,若为芳菲惜《柳枝》。”
(4).指 桃叶渡 。 清 方回 《访张文峙王穆如有感》诗:“卜居 桃叶 邻秋水,贪看梅花破晓烟。”
《漢語大詞典》:桃根
(1). 晋 王献之 爱妾 桃叶 之妹。 清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之四:“斜阳寂寞 乌衣巷 ,便是 桃根 也泪零。”
(2).借指歌妓或所爱恋的女子。 南朝 梁 费昶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客舍门,娼家少女名 桃根 。” 宋 周邦彦 《点绛唇·伤感》词:“凭仗 桃根 ,説与凄凉意。”参见“ 桃叶 ”。
《漢語大詞典》:桃叶(桃葉)
(1). 晋 王献之 爱妾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 郭茂倩 解题引《古今乐录》:“ 桃叶 , 子敬 妾名…… 子敬 , 献之 字也。”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桃叶渡》:“ 桃叶 者, 王献之 爱妾名也;其妹曰 桃根 。”
(2).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唐 皇甫松 《江上送别》诗:“隔筵 桃叶 泣,吹管杏花飘。”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梅雪》词:“倩谁摘取,寄赠情人 桃叶 。”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一:“许迎 桃叶 久逡巡,谁道褰幃事果真。”
(3).指《桃叶歌》。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唐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诗:“俗侣唱《桃叶》,隐仙鸣桂琴。” 宁调元 《柬蜕庵》诗:“曾因姊妹吟《桃叶》,若为芳菲惜《柳枝》。”
(4).指 桃叶渡 。 清 方回 《访张文峙王穆如有感》诗:“卜居 桃叶 邻秋水,贪看梅花破晓烟。”
《漢語大詞典》:夭桃
(1).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二:“蒲芽荇蔓自相依,躑躅夭桃开满枝。”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东风澹荡摇晴烟,城西夭桃红欲然。” 许地山 《你为什么不来》:“在夭桃开透,浓荫欲成的时候,谁不想伴着他心爱的人出去游逛游逛呢?”
(2).喻少女容颜美丽。《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菩萨品》:“夭桃而乃越 姮娥 ,艷质而休夸 妲妃 。” 唐 崔珏 《有赠》诗之二:“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朱唇缀一颗夭桃,皓齿排两行碎玉。” 清 汪懋麟 《送树百给事使闽》诗:“ 吴越 富好女,双颊燃夭桃。”
(3).诗·周南·桃夭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后以“咏《夭桃》”表示求偶之意。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若使俺有机会呵,直待要咏《夭桃》《摽梅》。”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