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法律  拼音:fǎ lǜ
泛指适用于所有人的规范。《尔雅。释诂》:「法,常也」,指规范整齐及治罪处罚之作用;《說文解字。彳部》:「律,均布也」,有一体适用之意义。现指国家机关依一定的程序制定,使人民遵循的规范。《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民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今泛指法令与法规。
《國語辭典》:抬头(抬頭)  拼音:tái tóu
1.举起头来。如:「抬头挺胸」。《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大金字。」《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抬头,先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甚好。」
2.传统书写表示礼貌的格式。遇值得尊敬的对象,有关其称谓、身体、行为等词原行空一格再写,称为「挪抬」,或换行顶格再写,称为「平抬」。《孽海花》第一九回:「只见榻上枕边,拖出一幅长笺,满纸都是些抬头,那抬头却奇怪,不是阁下台端,也非长者左右,一叠连三全是『妄人』两字。」
3.支票、统一发票上指来往户头的户名。
《漢語大詞典》:无体(無體)
(1).谓行礼中没有一定的动作仪式。《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非有升降揖让之礼,故为无体之礼也。”
(2).没有形体。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义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训》:“其动无形,其静无体。” 高诱 注:“无形无体,道之容也。”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道生:“道之为物……指之无体,象之无容。” 唐 张说 《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依之而住;精微无体者,佛性也,万法因之以生。”
(3).没有一定的体式或格式。《旧唐书·音乐志三》:“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國語辭典》:诗格(詩格)  拼音:shī gé
1.作诗的法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诗格既无此例,又乖制作本意。」
2.诗的风格。宋。苏轼 次韵滕元发、许仲涂、秦少游诗:「二公诗格老弥新,醉后狂吟许野人。」
3.书名。唐诗人贾岛著,一卷。
《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传统法中指法律条令。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五。孝行》:「复雠礼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雠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卷三七。唐书。明宗本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谕,改而正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國語辭典》:定本  拼音:dìng běn
1.基本原则。
2.已校正审定的书籍。《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孙惠蔚传》:「臣今依前丞臣卢昶所撰甲乙新录,欲裨残补阙,损并有无,校练句读,以为定本,次第均写,永为常式。」
3.唐太宗得王羲之所书兰亭真迹,刻于学士院。后因乱辗转移置,曾置于定州,故称为「定本」。宋。俞松《兰亭续考》卷一:「兰亭叙,世閒本极多,惟定本者最佳。」
《漢語大詞典》:定武石刻
即 定武 《兰亭》。亦兼指其拓本。 宋 高文虎 《〈兰亭博议〉序》:“又有旧藏 定武 石刻,亦设诸几席。”详“ 定武兰亭 ”。
分類:拓本
《國語辭典》:窠臼  拼音:kē jiù
比喻陈旧、一成不变的规格模式。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二七篇之一二:「此正是顺之从来一个窠臼,何故至今出脱不得!」也作「臼窠」。
《漢語大詞典》:成式
(1).旧有的法规。书·毕命:“子孙训其成式惟乂。” 孔 传:“言后世子孙顺公之成法惟以治。” 唐 白居易 《除裴武太府卿制》:“以遵成式,无使改易,谨而守之,斯为称职。”
(2).一定的格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装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识标题,具有成式。” 清 冯桂芬 《覆庄卫生书》:“惟碑版之作,前贤成式俱在,身处后代,不宜偭规矩而改错,故金石不妨言例,而他文不可言义法。”
分類:格式法规
《國語辭典》:程式  拼音:chéng shì
1.订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则。《管子。明法》:「法者,天下之程式也。」
2.格式。如:「公文程式」。
3.指示电脑依特定步骤运作并产生结果的一组指令。
《國語辭典》:公启(公啟)  拼音:gōng qǐ
1.公开的书信。《清史稿。卷四一九。岑毓英列传》:「尚书赵光疏呈滇绅公启,言毓英所向有功,特诏嘉勉,下总督劳崇光据实保奏。」
2.众人具名的书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也联名写了一张公启,把钟雷溪从前在上海如何开土栈,如何通往来,如何设骗局,如何倒帐捲逃,并将两年多的往来帐目抄了一张清单,一齐开了个白摺子。」
《漢語大詞典》:句律
句子的格式和规律。 宋 叶适 《翁诚之墓志铭》:“诗尤得句律,读之者如在庙朝听《韶濩》之音,金石之声,非山泽之癯所能为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二:“时公年始冠耳,而所有如此,其肯与 江西 诸子终身争句律哉!”
《國語辭典》:曲谱(曲譜)  拼音:qǔ pǔ
1.传统学者以记录曲牌体式、句法格律等,以示作词的书。如太和正音谱称为「曲谱」;而以纪录宫调,工尺板眼以示唱法的书则称为「宫谱」。
2.戏曲、音乐等的乐谱。
3.书名。清康熙时王弈清等奉敕撰,十四卷,每曲各详其音律,并加考订。
《國語辭典》:总数(總數)  拼音:zǒng shù
统括合计的数目。如:「人口总数」、「金额总数」。
《漢語大詞典》:常体(常體)
(1).犹通例。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
(2).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
(3).平素的风格。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 顥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漢語大詞典》:度程
格式,标准。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 郑玄 注:“度,谓制大小也;程,谓器所容也。” 孔颖达 疏:“按度程者,谓於按此器旧来制度大小及容受程限多少。”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弊在简陋,不中度程。” 金 王若虚 《送吕鹏举赴试序》:“敛而节之,无乏作者之气象;肆而驰之,无失有司之度程。”
分類:格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