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3,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失本
本愿
末事
重本
教本
脱体
宗本
行本
先河
离本
德基
崇本
背本
本计
探本
《國語辭典》:失本  拼音:shī běn
赔本、亏本。《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这个大菜馆,不过借他做个引子,失本、赚钱,都不计较。」
《國語辭典》:本愿(本願)  拼音:běn yuàn
1.原有的心愿。《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传》:「吾自立身,不营世利;经涉累朝,通否任时;初不役智,有所要求,今日之举,非本愿也。」
2.根本的誓愿。《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二:「入一切刹海,成满本愿严净佛刹故。」
《國語辭典》:末事  拼音:mò shì
不重要的事。《儒林外史》第四○回:「总之,为人以忠孝为本,其馀都是末事。」《红楼梦》第四八回:「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漢語大詞典》:重本
以根本大事为重。常指重视农田之事。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故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所以重本而絶轻疾之资也。”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正》:“敬始重本。”晋书·齐王攸传:“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宋 岳飞 《御书屯田三事跋》:“若三子者,知重本务农,使民无艰食。”
相同的写本。《隋书·牛弘传》:“ 萧绎 据有 江陵 ,遣将破平 侯景 ,收 文德 之书,及公私典籍,重本七万餘卷,悉送 荆州 。”
《國語辭典》:教本  拼音:jiào běn
课本、教科书。如:「此书虽好,却不适合用来作教本。」
《國語辭典》:脱体(脫體)  拼音:tuō tǐ
1.民间神话指脱去凡体。后人泛用为脱离身体。如:「病已脱体」。《西游记》第一四回:「只到如今,你才脱体。」
2.全身,整个身体。宋。向子諲 采桑子。人如濯濯春杨柳词:「人如濯濯春杨柳,彻骨风流,脱体温柔,牵系多情尽未休。」
《漢語大詞典》:宗本
(1).根本,本旨。 晋 孙绰 《喻道论》:“万物之求,卑高不同……悟上识则举其宗本。”孝经·开宗明义 宋 邢昺 疏:“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2).分枝和本根。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竹义:“ 太液池 岸有二数十丛牙笋,未尝相离,密密如栽也。帝因与诸王闲步於竹间,帝谓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离意,此竹宗本不相疎,人有怀贰心,生离间之意,覩此可以为鑑。’”
《漢語大詞典》:行本
即公文。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大案前行本把。五日三朝家没纸儿文字,官清法正无差。”
行为的根本。周礼·地官·师氏:“﹝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分類:公文根本
《國語辭典》:先河  拼音:xiān hé
1.事物的本源。古代以黄河为海的本源,祭祀时先祭黄河,后祭祀海,故称为「先河」。《礼记。学记》:「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2.借指开创于先的人,或指事物的本源。如:「他的研究开创了比较文学的先河。」
《漢語大詞典》:离本(離本)
离开根本。墨子·小取:“是故辟、侔、援、推之辞,行而异,转而危,远而失,流而离本,则不可不审也。”
《漢語大詞典》:德基
(1).德行的根本。语本诗·大雅·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实在阴施及物,厚其德基,以左右功庸,而百禄是荷。”
(2). 宋 高宗 ( 赵构 )的字。《宋人轶事汇编》卷三引《萍槎小乘》:“ 光尧 凄然曰:‘此我故物,京师玉册官鐫“ 德基 ”二字, 建炎 避敌海上,堕水。’”
《漢語大詞典》:崇本
(1).崇尚根本。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夫为国,其化莫大于崇本……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明 徐渭 《奉督学宗师薛公书》:“至於崇本刊华,谈道论学,信心胸而破耳目,先生至以全 浙 无一生可与语,独庶几於某焉。” 清 戴名世 《恭纪睿赐慈教额序》:“夫亦可见圣朝孝治天下,崇本厚始,其所以平章百姓,协和万邦者,具见於此。”
(2).特指重视农业。详“ 崇本抑末 ”。
《國語辭典》:崇本抑末  拼音:chóng běn yì mò
重视根本,压抑枝末。古以农为本,故指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
《漢語大詞典》:背本
背弃根本。左传·哀公七年:“ 吴 将亡矣,弃天而背本。”吕氏春秋·上农:“国家难治,三疑乃极,是谓背本反则,失毁其国。”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末俗背本,由来久矣。” 金 王若虚 《议论辨惑》:“若名教之理而书生不知,则谁復知之?且 厚 ( 郑厚 )独非书生耶?何其背本之甚也。” 明 张居正 《乞宥言官疏》:“彼之背本反噬,忍为不义,固自忘其父母。”
《漢語大詞典》:本计(本計)
(1).根本之计。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杀运不除,水火可悯,明公任兼将相,所愿深图本计,救济苍生。”
(2).原来的打算。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其( 项羽 )告 韩生 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人谁见之?’此 项王 之设辞也,非 项王 之本计也。”
《漢語大詞典》:探本
探求根本。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先生之於学,探本极源,既急於其大矣!”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其他养蚕繅丝之法,植茶焙叶之方,鍊铁开煤之学,一一讲求整顿,岂非利用厚生之政,探本握要之图乎?” 俞天白 《危栏》:“她几乎对什么都要探本求源,而且都是《十万个为什么》所没有收录的。”
分類:探求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