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干植(幹植)
犹言根本。《淮南子·兵略训》:“神莫贵於天,势莫便於地,动莫急於时,用莫利於人。凡此四者,兵之干植也,然必待道而后行,可一用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士有风姿丰伟,雅望有餘,而怀空抱素,干植不足。”
分類:根本
《漢語大詞典》:基兆
根本;基础。汉书·匡衡传:“故《国风》《冠》《婚》。始乎《国风》,原情性而明人伦也;本乎《冠》《婚》,正基兆而防未然也。”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遂因 鲁僖 基兆而营焉。”《后汉书·臧洪传》:“昔 高祖 取 彭越 于 鉅野 , 光武 创基兆于 緑林 ,卒能龙飞受命,中兴帝业。”
分類:根本基础
《漢語大詞典》:根素
根本。 汉 刘向 说苑·反质:“自今以来,无以美妾疑妻,无以声乐妨政,无以姦情害公,无以货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谓伐其根素,流於华叶。”
分類:根本
《國語辭典》:压根儿(壓根兒)  拼音:yā gēn ér
从头到尾、自始至今。表示持续性过去的时间。如:「压根儿他就没管。」
分類:根本从来
《国语辞典》:挖基脚(挖基脚)  拼音:wā jī jiǎo
比喻澈底清除某事物的根本。如:「像这种为害社会的贩毒组织,我们得从挖基脚上入手,才能根除祸害。」
《国语辞典》:挖老根  拼音:wā lǎo gēn
比喻澈底清除某事物的根本。如:「他们的组织严密,想挖老根并不十分容易。」
《漢語大詞典》:根菀
谓根本。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菀,一本作“ 苑 ”。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引之 曰:“‘根菀’当为‘根荄’。下文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本原、根荄、宗室,皆谓根本也。”
《漢語大詞典》:本氐
根本。 章炳麟 《驳神我宪政论》:“故 马氏 亦傅会数论神我之説,以为本氐。”
分類:根本
《國語辭典》:根本  拼音:gēn běn
1.植物的根。唐。齐己 蔷薇诗:「根本似玫瑰,繁英刺外开。」
2.本源、基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3.主要的、重要的。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本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有一两二两赢馀,便也留著些做个根本。」
《國語辭典》:烦恼(煩惱)  拼音:fán nǎo
烦闷而不快活。唐。白居易〈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诗:「使我忘得心,不教烦恼生。」宋。王观〈红芍药。人生百岁〉词:「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國語辭典》:一本  拼音:yī běn
1.同源。《孟子。滕文公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
2.校勘用语。指另一个版本。如:「一本作某某。」
3.表示数量的多寡:(1)文书一册。《儒林外史》第一回:「危老爷已自问了罪,发在和州去。我带了一本邸抄来与你看。」(2)草木一株。如:「腊梅一本」。(3)戏曲一折或数折合成的一个段落。《儒林外史》第二回:「点了一本戏,是梁灏八十岁中状元的故事。」
4.完全根据。《新五代史。卷六○。职方考》:「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岂非一本于道德哉!」
《國語辭典》:国体(國體)  拼音:guó tǐ
1.国家的大体。《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赞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
2.国家的形式。因主权归属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君主国与共和国。
《國語辭典》:本原  拼音:běn yuán
根源。《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
《國語辭典》:大本  拼音:dà běn
1.事物最主要的基本。《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2.较大的本子。如:「把桌上那本大本的书拿给我。」
分類:根本基础
《漢語大詞典》:清源
亦作“ 清原 ”。
(1).清理本源。谓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第既经开动,其为畏惮可知,亟应宣示天威,乘势尽行驱逐,以为清源之计。”
(2).清澈的水源。《楚辞·远游》:“軼迅风於清源兮,从 顓頊 乎增冰。” 蒋骥 注:“清源,水源。谓 北海 也。”后汉书·张衡传:“旦余沐於清原兮,晞余髮於朝阳。” 唐 贾岛 《南池》诗:“萧条微雨絶,荒岸抱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