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0,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树枝
阴森
青葱
山木
庭柯
盘根
森罗
老苍
树根
野树
宫树
萧爽
云木
竹木
苍虬
《國語辭典》:树枝(樹枝)  拼音:shù zhī
树木的枝条。唐。姚合 游春诗一二首之二:「树枝风掉软,菜甲土浮轻。」《儒林外史》第一回:「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
《國語辭典》:阴森(陰森)  拼音:yīn sēn
1.幽黯的样子。唐。李绅〈过荆门〉诗:「阴森鬼庙当邮亭,鸡豚日宰闻膻腥。」也作「 阴森森」。
2.树木繁茂而浓密。唐。孟浩然〈庭橘〉诗:「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西游记》第二六回:「不多时,洒净那舀出之水,见那树果然依旧青绿叶阴森,上有二十三个人参果。」
《國語辭典》:青葱(青蔥)  拼音:qīng cōng
1.青翠的颜色。晋。张协〈七命〉:「云屏烂汗,琼璧青葱。」
2.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一回:「又有一坐山,虽不甚大,却青葱树木,堆满山上。」
3.形容人的手指像青葱般纤细。《金瓶梅》第七六回:「月娘向袖口边饰玉腕,露青葱,教任医官诊脉。」
4.参见「葱」条。
《漢語大詞典》:山木
(1).山中的树木。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唐 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诗:“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选·江淹〈恨赋〉:“若乃 赵王 既虏,迁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赵王 迁流 房陵 ,思故乡,作《山木》之呕,闻者莫不陨涕。” 清 钱谦益 《〈梅村先生诗集〉序》:“夫所谓不学而能者,《三侯》《垓下》《沧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称心而衝口者是也。”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十
《漢語大詞典》:庭柯
庭园中的树木。 晋 陶潜 《停云》诗:“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宋 范成大 《签厅夜归用前韵呈子文》:“炉篆无风香雾直,庭柯有月露光寒。”
《漢語大詞典》:盘根(盤根,槃根)
(1).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毻毛新鵠小,盘根古树低。” 五代 齐己 《古松化为石》诗:“盘根几耸翠崖前,却偃凌云化至坚。”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絶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
(2).比喻相互勾结,根深蒂固。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忠良会边》:“奸风成癖党盘根也。”
(3).见“ 盘根错节 ”。
(4).犹奠基。 唐 李白 《明堂赋》:“势拔五岳,形张四维,轧地轴以盘根,摩天倪而创规。”
(5).指根基。 唐 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峭顶高危矣,盘根下壮哉。”
槃根:盘曲的木根。喻难办之事。 清 钱谦益 《太仆寺添注少卿熊明遇授中宪大夫制》:“蔚有君子之文,兼通当世之务……风力愈修,槃根尽解。”
《國語辭典》:槃根错节(槃根錯節)  拼音:pán gēn cuò jié
树木的根干枝节盘屈交错。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理解。《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也作「盘根错节」、「错节盘根」。
《國語辭典》:盘根错节(盤根錯節)  拼音:pán gēn cuò jié
树木的根干枝节盘屈交错。比喻事情复杂,不易理解。《魏书。卷六八。甄琛传》:「今河南郡是陛下天山之坚木,盘根错节,乱植其中。」也作「槃根错节」、「错节盘根」。
《漢語大詞典》:森罗(森羅)
(1).纷然罗列。 唐 孙揆《灵应传》:“轻裘大带、白玉横腰而森罗於堦下者,其数甚多。” 郭沫若 《女神·浴海》:“太阳当顶了!无限的 太平洋 鼓奏着男性的音调!万象森罗,一个圆形舞蹈!”
(2).谓树木繁蔚杂陈。 唐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诗:“硕人久沦谢,乔木自森罗。”《西游记》第二八回:“山路崎嶇,甚是难走,却又松林丛簇,树木森罗,切须仔细。”
(3).特指繁密的植物。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愿栽万本截万杖,穷巖阴谷生森罗。”
《國語辭典》:老苍(老蒼)  拼音:lǎo cāng
老人,因年老而发苍白。唐。杜甫〈壮游〉诗:「脱落小时辈,结交皆老苍。」也作「老苍头」。
《國語辭典》:树根(樹根)  拼音:shù gēn
树木的根部。如:「冬天要保护树根,以免冻伤。」也称为「树根子」。
《漢語大詞典》:野树(野樹)
生长于野外的树木。 明 何景明 《九日同诸友登贤隐山》诗之二:“野树斜侵郭,河流曲抱城。” 清 汤斌 《送李子德奉旨归养》诗:“关河落照乡山逈,驛路鸣蝉野树深。”
《漢語大詞典》:宫树(宫樹)
帝王宫苑中的树木。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小苑接侯家,飞甍暎宫树。”《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香烟靄靄旋为盖,宫树蒙蒙自变春。” 宋 刘秉 《戊申年七夕》诗:“红蕖烂漫碧池香,罗綺三千 侍 汉皇。阿母暂来成底事? 茂陵 宫树已苍苍。” 元 虞集 《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宫树春阴合,霓旌拂曙来。”
《漢語大詞典》:萧爽(蕭爽)
(1).清净闲适。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四:“人来多爱此,萧爽似仙家。” 金 元好问 《少林》诗:“云林入清深,禪房坐萧爽。” 清 汪懋麟 《早过南坞》诗:“东华满尘垢,萧爽是城西。”
(2).凉爽;凄清。 宋 陆游 《感秋》诗:“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 元 刘祁 《游西山记》:“见白云数缕出东山,延布南岭上,状如飞龙蜿蜒,山中露气萧爽。” 明 李东阳 《谢谢方石惠石棋子》诗:“空堂无人石枰响,病骨先秋觉萧爽。”
(3).萧洒自然。 宋 周密 《图画碑帖续钞》:“ 伯时 为 米芾 作《山阴图》,精神萧爽,令人顾接不暇。”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诗极萧爽,或传 吕纯阳 所作。”
(4).犹萧飒。风吹树木的声音。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树丛茂以倾倚兮,纷萧爽而扬音。”
《漢語大詞典》:云木(雲木)
高耸入云的树木。 唐 陈子昂 《春台引》:“何云木之英丽,而池馆之崇幽。”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二:“层巢俯云木,信美非吾土。” 清 魏源 《昆山别龚定庵自珍》诗:“鸣榔一回首,云木冒平 楚 。”
《漢語大詞典》:竹木
(1).竹与树木。左传·襄公十八年:“ 刘难 、 士弱 率诸侯之师焚 申池 之竹木。”汉书·地理志下:“ 巴 、 蜀 、 广汉 本 南夷 , 秦 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 唐 孟郊 《游城南韩氏庄》:“清气润竹木,白光连虚空。”
(2).草名。萆薢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漢語大詞典》:苍虬(蒼虯)
亦作“ 苍虯 ”。
(1).青色的龙。 三国 魏 曹植 《九咏》:“駟苍虬兮翼轂,驾陵鱼兮驂鲸。” 唐 王勃 《寻道观》诗:“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苍虬白鹤常廝守,松柏同荣,岁寒不朽。”
(2).形容树木盘曲的枝干。 宋 王沂孙 《疎影·咏梅影》词:“苍虯欲捲涟漪去,慢蜕却、连环香骨。” 清 顾炎武 《岁九月虏令伐我墓柏二株》诗:“老柏生崇冈,本是苍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