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标签(標籤)  拼音:biāo qiān
贴在物品上的小纸片,通常印有制造者名称、商品的型态、种类、成分、价格、使用方法、有效期间及注意事项等。也作「标签」。
《國語辭典》:贴标签(貼標籤)  拼音:tiē biāo qiān
1.将标示品名、用途、价格等的小纸片,贴在商品上。如:「超级市场的员工正在为商品贴标签。」
2.比喻揭示明显的标志。如:「在真相未明前,不该随意给人贴标签,以免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
《国语辞典》:标签作用(标签作用)  拼音:biāo qiān zuò yòng
一个人的记录有如货物的标签,会成为身上的鲜明标签。因此,若对他人贴上标签,将使他人如标签所预期般的自我应验。若从教育心理观点而言,教师对学生贴上标签,将影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进而使学生的表现如教师所预期般的应验。譬如比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即为标签作用最有名的实验。
《國語辭典》:书眉(書眉)  拼音:shū méi
1.书页上端空白部分。清。陈鳣《对策》卷四:「至于部次州居,展书眉而可得。」
2.标题书签。
《漢語大詞典》:签牌(籤牌)
(1).标签。用作书卷、画轴帙签的标记,垂于书画旁。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风吹籤牌声,满室鏗鏘然。” 唐 陆龟蒙 《村夜》诗:“盘飡蔬粟粗,史籍籤牌盛。”
(2).一种竹制的凭证。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卷上:“司(教坊司)有一官以主之,有衙署,有公座,有人役、刑仗、籤牌之类。” 吴组缃 《山洪》三三:“各队队员先在县政府里领签牌,到了 南陵 那边,凭签发米,一签两袋,怎么发,怎么挑。”
《國語辭典》:黄榜(黃榜)  拼音:huáng bǎng
天子所颁的诏书。以黄纸书写而成,故称为「黄榜」。《西游记》第九回:「朝廷颁下黄榜,诏开南省,考取贤才,孩儿意欲前去应试。」
《漢語大詞典》:签轴(籤軸)
加有标签便于检取的卷轴。常用以泛称书籍。 宋 程俱 《西安谒陆蒙老大夫观著述之富戏用蒙老新体作》诗:“高堂发新稿,重复罗籤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汪遵:“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籤轴,蠹落帙帷。”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澹如楼上披籤轴, 京 洛 何堪忆故乡。”
《漢語大詞典》:签帙(籤帙)
标签和书套。泛指书籍。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再抒鄙怀用伸酬谢》:“抽书乱籤帙,酌茗烦甌机。” 宋 陆游 《送猷讲主赴李明府姜山之招》诗:“贯花籤帙压车辕,惟子穷探到本源。”
《國語辭典》:题签(題簽)  拼音:tí qiān
1.贴于书皮上,题写书名的标签。
2.在书本封面的标签上题字。《文明小史》第六○回:「上面贴著旧宣州玉版的衬纸,澄心堂粉画冷金笺的签条,题签的人是太仓王揆。」
《漢語大詞典》:青缥(青縹)
(1).青白色的丝绸。古时常用以制成书囊、书衣或书卷标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点检文书:“然三十所製,分为两卷,以金铜轴头、青縹首进上。”
(2).青翠色。尔雅·释山“山脊冈未及上翠微” 清 郝懿行 义疏:“翠微者,初学记引旧注云:‘一説山气青縹色曰翠微。’”
《國語辭典》:插标(插標)  拼音:chā biāo
旧时出卖东西,在出售物上插一草标,以示出卖。《野叟曝言》第九五回:「小人有个儿子,乳名虎儿,今年十岁,那年也因生病,不能打牲,饿不过,把他插标站在门首。」
《漢語大詞典》:检署(檢署)
(1).系标签署名,或在封泥上加印。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封蒙约缚,简绳检署,事不如法。”
(2).审查并签署意见。宋书·律历志中:“太子率更令领国子博士 何承天 表更改《元嘉历法》,以月蚀检今冬至日在斗十七,以土圭测影,知冬至已差三日。詔使付外检署。”
《國語辭典》:中签(中簽)  拼音:zhòng qiān
抽签而得签。
《漢語大詞典》:玳检(玳檢)
书籍标签的美称。 唐 王勃 《夫子庙碑》:“金箱玉册,益睿筭於无疆;玳检银绳;著灵机於不竭。”
分類:书籍标签
《漢語大詞典》:无字儿空瓶(無字兒空瓶)
没标签的空药瓶。比喻废物。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是那无字儿的空瓶。”
分類:标签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