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柴筚(柴蓽)
柴门荜户。指穷人居所。 北齐 刘昼 新论·荐贤:“贤士有脛而不肯至,殆蠹材於幽岫,毁迹於柴蓽者,盖人不能自荐,未有为之举也。”
《骈字类编》:柴壁
魏书安同传从征姚平于柴壁姚兴悉众救平太祖乃增筑城围以拒兴
《漢語大詞典》:柴册礼(柴册禮)
古时礼仪。积薪为坛,皇帝受群臣所上玉册,然后燔柴祀天,谓之柴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乙酉,行柴册礼於 白岭 ,大赦。”辽史·世宗纪:“丁卯,行柴册礼,羣臣上尊号曰 天授皇帝 。”
《漢語大詞典》:柴池
参差不齐。管子·轻重甲:“请以令高杠柴池,使东西不相覩,南北不相见。”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管子四》:“高杠柴池,言高杠参差不平。”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柴池茈虒,旋还乎后宫。”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柴池,参差也。” 王先谦 补注:“文选作偨。柴池即茈虒,音义并同差池。”
《国语辞典》: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拼音:chái dá mù pén dì
地名。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北部与东北部环绕著祁连山,西北部是阿尔金山,南部是昆崙山。东西长约八百五十公里,南北宽最长约二百五十公里。海拔高度介于二千六百到三千公尺间,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温带沙漠气候。盆地内沙漠、盐湖、咸水沼泽遍布。蒙古语「柴达木」即「盐泽」。有煤、石油、盐碱和石膏等矿产。境内日照长,资源丰足,有「聚宝盆」之称。
《漢語大詞典》:柴都
传说中的古泉名。太平御览卷十四引《玄中记》:“东方有 柴都 焉,在 齐国 。有山,山有泉水,如井状,深不测。至春夏时,雹从井中出,常败五穀。人常以柴塞之,不柴塞则出也,故号为‘ 柴都 ’。”
《高级汉语词典》:布拉柴维尔  拼音:bù lā chái wéi ěr
刚果首都。在刚果河北岸,与扎伊尔首都金沙萨隔河相望
《分类字锦》:拔柴
袁山松后汉书范丹操行清苦弟子恺见丹藩不完载柴将客藩之时丹适行还怒敇子拔柴载以还之
分类:伯叔
《漢語大詞典》:稻柴
即稻草。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这东西实在怪,不用生火,热水冲下去,等会儿倒出来照旧是烫的;比起稻柴做成的茶壶窠来,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参见“ 稻草 ”。
分類:稻草
《國語辭典》:稻草  拼音:dào cǎo
晒乾的稻茎,可以编识、盖屋或作饲料、燃料、造纸等。如:「你可以在河边搭间稻草房子,放些钓鱼的工具。」
分類:稻草脱粒
《漢語大詞典》:丁块柴(丁塊柴)
方言。烧火用的木柴,也叫劈柴。 周立波 《盖满爹》:“享堂里的地上烧着一堆丁块柴,烟焰飞腾。”
《漢語大詞典》:掉柴
宋 代酷吏所用的一种刑罚。宋史·刑法志二:“又擅置狱具,非法残民,或断薪为杖,掊击手足,名曰‘掉柴’。”
分類:酷吏刑罚
《國語辭典》:称柴而爨(稱柴而爨)  拼音:chēng chái ér cuàn
秤刚够分量的柴薪煮饭。形容人斤斤计较,俭省吝啬。《警世通言。卷五。吕大郎还金完骨》:「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也作「称薪而爨」。
《國語辭典》:称薪而爨(稱薪而爨)  拼音:chēng xīn ér cuàn
秤刚够分量的柴薪煮饭。形容人斤斤计较,节俭吝啬。《淮南子。泰族》:「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治大也。」《幼学琼林。卷三。贫富类》:「韦庄数米而炊,称薪而爨,俭有可鄙。」也作「称柴而爨」。
《漢語大詞典》:千日打柴一日烧(千日打柴一日燒)
见“ 千日斫柴一日烧 ”。
《漢語大詞典》:千日斫柴一日烧(千日斫柴一日燒)
亦作“ 千日打柴一日烧 ”。
(1).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续传灯录·可真禅师:“问师:‘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曰:‘千日斫柴一日烧。’”
(2).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如: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能千日打柴一日烧。
《漢語大詞典》:千日斫柴一日烧(千日斫柴一日燒)
亦作“ 千日打柴一日烧 ”。
(1).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续传灯录·可真禅师:“问师:‘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曰:‘千日斫柴一日烧。’”
(2).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如: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能千日打柴一日烧。
《分类字锦》:嗛柴为城(嗛柴为城)
唐书五行志贞元十八年六月乌集徐州之滕县嗛柴为城中有白乌一碧乌一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