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4,分2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温柔
刚柔
柔条
柔橹
柔肠
怀柔
柔情
柔嘉
柔远
柔桑
风柔
柔顺
柔荑
柔翰
柔弱
《國語辭典》:温柔(溫柔)  拼音:wēn róu
温和柔顺。《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涣传》:「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红楼梦》第七九回:「今日出了阁,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做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些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
《國語辭典》:刚柔(剛柔)  拼音:gāng róu
1.阴阳。《淮南子。精神》:「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2.昼夜。《易经。系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3.强弱。《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宋。王晰。注:「刚柔,犹强弱也。」《西游记》第五三回:「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
《國語辭典》:柔条(柔條)  拼音:róu tiáo
柔软的枝条。《文选。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选。左思。杂诗》:「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漢語大詞典》:柔橹(柔櫓,柔艣)
谓操橹轻摇。亦指船桨轻划之声。 唐 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十二判官》诗:“柔櫓轻鸥外,含悽觉汝贤。”一本作“ 柔艣 ”。 宋 萧立之 《第四桥》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艣风前语夜深。” 元 虞集 《闻机杼》诗:“满地月明凉似水,数声柔櫓过 扬州 。”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坐在黑影沉沉的舱里,我起先只在静听着柔橹划水的声音。”
《國語辭典》:柔肠(柔腸)  拼音:róu cháng
委婉的衷情。宋。柳永〈清平乐。繁华锦烂〉词:「翠减红稀莺似懒,特地柔肠欲断。」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二出:「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为甚衾儿里不住的柔肠转。」
《國語辭典》:怀柔(懷柔)  拼音:huái róu
以温和的手段使远方的人来归附。《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國語辭典》:柔情  拼音:róu qíng
温婉的情意。晋。陶渊明〈闲情赋〉:「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唐。元稹《莺莺传》:「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分類:温柔感情
《國語辭典》:柔嘉  拼音:róu jiā
美善。晋。张华〈轻薄篇〉:「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唐。陆贽 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言无伐善,志在匿瑕,柔嘉自持,喜愠莫见。」
《國語辭典》:柔远(柔遠)  拼音:róu yuǎn
安抚偏远地方的人民。唐。杜甫〈剑门〉诗:「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文明小史》第四四回:「这是大帅柔远有方,所以远人闻风而至。」
《漢語大詞典》:柔桑
(1).指嫩桑叶。《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郑玄 笺:“柔桑,穉桑也。”魏书·李安世传:“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採。” 宋 王安石 《郊行》诗:“柔桑採尽緑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2).始发芽的桑树。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八:“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復纤纤。”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谁家寒食归寧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骈字类编》:风柔(风柔)
陆云牛责季友文迨良期于风柔竞悲飙于叶落陈谠言于洪范图遗形于霄阁
《國語辭典》:柔顺(柔順)  拼音:róu shùn
1.温柔和顺。《易经。坤卦。彖曰》:「柔顺利贞,君子攸行。」
2.柔软。《孔丛子。抗志》:「舌柔顺,终以不弊。」
3.驯服、顺服。《明史。卷一八八。刘𦶜传》:「二臣既去,则柔顺之人必进,将一听陛下所为,非国家之福,不可四也。」
《國語辭典》:柔荑  拼音:róu tí
初生的茅芽,色白且柔嫩,用以比喻女子的手细白柔美。《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國語辭典》:柔翰  拼音:róu hàn
毛笔。《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分類:毛笔
《國語辭典》:柔弱  拼音:róu ruò
1.柔软。《老子》第七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隋书。卷七七。隐逸传。徐则传》:「至于五更而死,支体柔弱如生,停留数旬,颜色无变。」
2.柔顺、谦和、不刚强。《老子》第三六章:「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徐奕传》:「昔西门豹佩韦以自缓,夫能以柔弱制刚彊者,望之于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