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柔质
柔然
柔曼
妻柔
化柔
柔性
柔辔
柔讷
柔从
执柔
玉柔
柔谦
柔善
柔韧
柔温
《漢語大詞典》:柔质(柔質)
宽柔之质;柔媚之质。逸周书·谥法:“柔质慈民曰惠。” 朱右曾 校释:“柔质,宽柔之质。” 唐 李中 《题柳》诗:“羣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分類:宽柔柔媚
《國語辭典》:柔然  拼音:róu rán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初属拓拔部,为东胡族的苗裔。自始祖木骨闾传至社崙,凶狡有权变,南北朝时渐强大,渡漠北,侵高车,并合诸部,国势大振。其后屡败于北魏,于西魏废帝时,为突厥所灭。也称为「芮芮」、「蠕蠕」。
《漢語大詞典》:柔曼
(1).谓姿容婉媚。汉书·佞幸传赞:“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德焉。” 颜师古 注:“曼,泽也,言其泽柔而色理光泽也。”隋书·后妃传序:“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闲之操。”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持簫擫管,以柔曼悦人。”
(2).引申谓弄姿作态,矫柔做作。 清 汪源 《〈孑遗录〉序》:“京师遇 桐城 戴田有 ,读其文,超卓有隽气,无时俗钞録经传及柔曼肤滞之态。”
(3).柔和舒缓。 清 吴伟业 《〈楚两生行〉序》:“ 吴 中以善歌名海内,然不过嘽缓柔曼为新声。” 李一氓 《重读总司令的诗》:“声调是直率的,不能要求婉转;是豪放的,不能要求柔曼。”
《韵府拾遗 尤韵》:妻柔
魏书高祖纪诏曰乡饮礼废则长幼之叙乱孟冬十月民间岁隙宜于此时导以德义可下诸州党里之内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不率长教者具以名闻
《骈字类编》:化柔
汉书律历志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养化柔万物生长
《漢語大詞典》:柔性
柔顺之性。 唐 宋之问 《江亭晓望》诗:“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分類:柔顺顺之
《漢語大詞典》:柔辔(柔轡)
柔软的缰绳。 唐 吕温 《故太子少保赠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轻禽逸於疎网,悍马骇於柔轡。”
分類:柔软缰绳
《漢語大詞典》:柔讷(柔訥)
谓柔顺而不直言。 宋 范仲淹 《选任贤能论》:“故圣人以俊乂为得,不以柔訥为行。如以柔訥为行而宠之,则四海英雄无望於时矣。”
《漢語大詞典》:柔从(柔從)
柔和顺从。荀子·君道:“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
《漢語大詞典》:执柔(執柔)
谓持宽柔之道。《书·洪范》“高明柔克” 孔 传:“臣当执刚以正君,君亦当执柔以纳臣。”
分類:宽柔
《國語辭典》:玉柔  拼音:yù róu
形容女子柔嫩白皙的手。五代十国。李煜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词:「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漢語大詞典》:柔谦(柔謙)
柔和谦逊。 北魏 高允 《征士颂》:“ 张纲 柔谦, 叔术 正直。” 唐 梁洽 《水德赋》:“分位象于八卦,得柔谦于五行。混之不浊,流之不盈。”
《漢語大詞典》:柔善
指性格温柔的善良之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於善,则为刚善;习於恶,则为刚恶。柔的习於善,则为柔善;习於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國語辭典》:柔韧(柔韌)  拼音:róu rèn
柔软而富韧性。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上》卷上:「晁任道自天台来,以石桥藤杖二为赠,自言亲取于悬崖间,柔韧而轻,坚如束筋。」
《漢語大詞典》:柔温
(1).犹温柔。 宋 梅尧臣 《和中道元夕》之一:“靚妆丽服何柔温,交观互视各吐吞。”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词:“箇里柔温,容我老其间。”
(2).柔软温暖。 宋 黄庭坚 《和答魏道辅寄怀》之三:“貂狐谅柔温,藜藿自羹糝。”